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三國歷史上赤壁之戰這一段歷史:曹操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計,狼狽逃竄,敗走華容道。一世英名毀於此地,周瑜卻借此聲名大振,這才有了後來蘇軾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也有了關雲長義釋曹操這段佳話。
那麼,事實果真是如此簡單嗎?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曹操敗走華容道的背後,到底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事。
坦白說,在這件事情上,的確是存在陰謀,卻不是針對曹操的,是針對關羽的。在出征以前,軍師諸葛亮對於這次出兵作了詳細的安排。
他料定曹操兵敗以後必走華容道,就安排了趙子龍為第一道防線,張飛為第二道防線,關羽是第三道防線。那這個佈局就有點兒問題。
諸葛亮不是不清楚關羽和曹操的交情,雖然關羽已用「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早已報答過他」作為托詞,可諸葛亮又不傻,關羽講義氣在三國裡是出了名的,就算是為了保險起見,也該換個人來守這最後一道防線,只要換了關羽,無論誰守,曹操這腦袋都留不住。
可後來的事實證明,諸葛亮根本就沒打算殺他,所以才派的關羽,就知道他會放曹操。為什麼呢?
諸位仔細想想,曹操要是死了,這北魏大軍不都得找劉備來報仇?蜀漢雖說剛剛打了勝仗,可也吃不住這麼多人同時進攻啊。再說了,這曹操一死,孫權少了個對手,難保不會跟北魏聯合起來攻我蜀漢,我們不能腹背受敵啊。思量再三,還是放了他的好。
可見,諸葛亮這樣安排,顯然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應該說是高明之舉,可對於關羽來說,就不是什麼好事了,因為諸葛亮在出征以前,還做了另一件事。
他以害怕曹操私放關羽為由,逼著關羽立下軍令狀,「若縱曹賊,軍法從事」。然後又在關羽回來之後,拿出來咄咄逼人「別說江東將士不能容你,我也不能容你」。
這就看出來諸葛亮的用心了:明明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卻還揪著不放,明顯是針對關羽來的。不知諸位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