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帶甲士入殿為什麼會成為權臣?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帶甲士入殿為什麼會成為權臣?原因是什麼

對諸葛亮帶甲士入殿成了權臣?在李嚴的問題上已經說清楚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名相,在劉備死後,一人為蜀漢耗費心力,鞠躬盡瘁,說他是被累死的一點也不為過,因此諸葛亮才被後世認為是忠臣的典範,不過現在對諸葛亮一直有另一種解讀,那就是諸葛亮是權臣,打壓蜀漢其他勢力,甚至是脅迫劉禪。

個人的觀點是,諸葛亮具備權臣的基本條件,他總攬蜀漢軍政大權於一身,《三國誌.諸葛亮傳》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諸葛亮在蜀漢權傾一時,但是諸葛亮卻沒有做權臣的心,他沒做培植黨羽,也沒有專橫治國,更沒有奪取劉禪帝位之心,你不能說具備權臣的客觀條件了,就一定是權臣。

而諸葛亮最被爭議的一件事,就是帶甲士百人上朝,這件事被很多人認為是諸葛亮在朝廷之上展示威嚴,恐嚇劉禪和朝臣的一眾手段,同時也是害怕劉禪趁機做掉自己,的確,單純看諸葛亮帶甲士百人上朝,這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諸葛亮明擺著在嚇唬劉禪啊,既然是忠臣,怎麼能幹出和君主在朝堂之上「兵戎相見」的事情呢?

要說明白這件事情,就必須要從歷史記載中去找答案,最早記載諸葛亮帶甲士上朝的是在《晉書》,《三國誌》並未有一字提到這件事,《晉書.桓溫列傳》既逢覆敗,名實頓減,於是參軍郗超進廢立之計,溫乃廢帝而立簡文帝。詔溫依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賜錢五千萬,絹二萬匹,布十萬匹。

甲仗指的就是披甲執兵的衛士,這可是被有些人抓住了諸葛亮把柄一樣,尤其是桓溫可是一個大大的權臣,甚至一度是廢掉了晉廢帝司馬奕,可惜此司馬奕不是他的祖上司馬懿啊,不然桓溫是鬥不過的,話說回來,這段記載莫名的就讓有些人把諸葛亮和桓溫聯繫在一起了,你看,諸葛亮是妥妥的權臣了吧。

但問題是要知道這段記載發生時的情況啊,當時是司馬奕被廢,桓溫扶植司馬昱登上帝位,也就是簡文皇帝,司馬昱之前是東晉的輔國大臣,之後也是東晉可以和桓溫抗衡的人,最終卻被桓溫立為皇帝,作為東晉第八位皇帝,他在位也是八個月,在他短暫的在位時期,也是受到桓溫的制約,而「詔溫依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就是司馬昱剛繼位的時候,嘉獎桓溫的詔書。

那麼大家思考一個問題,詔書中,司馬昱讓桓溫「依諸葛亮故事」,故事就是先例的意思,也就是讓桓溫和諸葛亮學,那麼司馬昱作為一個帝王,是不是要拿一個忠臣當作榜樣,讓桓溫像諸葛亮一樣,成為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國家棟樑,權利可以給你,但是你要把忠心給我,這就是司馬昱這份詔書的意思。

如果說諸葛亮是個有篡位之意的權臣,怎麼的,司馬昱讓桓溫和諸葛亮學?意思是告訴桓溫,快點來搞我啊,把我做掉,你就是皇帝了,這事恐怕連晉惠帝(就是問大臣,遭受饑荒的百姓為何不吃肉的那位)都做不出來吧。

而且在司馬昱病重之際,一開始他是打算讓桓溫接管東晉政權的,是王坦力諫之下,司馬昱才改變了主意,改成了遺詔家國事一稟之於公,如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司馬昱在繼位之初和臨死前,都提到了諸葛亮,可見諸葛亮在當時絕對是忠臣的代表。

顯然這段記載中的「甲仗百人入殿」,不是臣子對君主的不忠,相反,這恰恰是君主對國家棟樑的一種褒獎。

《三國誌.武帝紀》十七年春正月,公還鄴。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晉書·桓沖傳》又詔沖及謝安並加侍中,以甲杖五十人入殿。

《宋書·武帝紀上》高祖領青州刺史。甲仗百人入殿。

劉道憐也獲得了「監留府事,甲仗百人入殿」的記載。

所以說「甲仗百人入殿」其實更多的是君主對臣屬的一種獎賞,一種榮譽,再者《三國誌》中到是明確記載了這件事,三年春,亮率眾南征,詔賜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虎賁一般就是守衛王宮、護衛君主的專職人員,劉禪賜予了諸葛亮,也可以看出,這就是劉禪給諸葛亮的至高無上的榮耀。

《魏略》中記載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也就是政務諸葛亮說了算,祭祀之類需要國家君主出面的事情劉禪來,這是劉禪說的話,乍一看地區是慢慢的酸意,不過東晉的孫盛說得很到位,幸值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諸葛威略,足以檢衛異端,故使異同之心無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釁。

也就是說劉禪有些昏庸不明事理,但是他對諸葛亮沒有猜忌之心,而諸葛亮可以令各方信服,諸葛亮做到了,專權而不失禮,權傾天下而沒有私心,這也是劉禪能夠一直和諸葛亮和諧相處的一個原因,劉禪對諸葛亮有相對足夠的信任。

至於諸葛亮為何沒有在活著的時候,把權力交還給劉禪,也是為了國家好,當時蜀漢僅僅佔據益州,是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方,但是內部問題確實最亂的,經歷過劉焉父子和劉備時期,益州多重外來勢力和本土勢力交錯,如果諸葛亮為了名聲,直接把權力交還給劉禪,劉禪是肯定搞不定的,那樣的話,蜀漢可能都不用曹魏來打,自己內部就亂了。

所以諸葛亮在國家和名聲面前,選擇了前者,也是為了不辜負對劉備的承諾,好在劉禪在這件事情上,還是很明白,所以諸葛亮能夠在劉禪身邊建立另一個蜀漢的統治中心而不被猜忌。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諸葛亮臨死前上書劉禪,告訴劉禪不要優待自己的後人,其實也就是在告訴劉禪,不要讓自己的後人如朝當官,可以說以諸葛亮在朝中的影響力,他要是有異心,他的兒子也是有一定號召力的,而諸葛亮對後人的安排,就基本上是安心做一個普通人得了,吃飽穿暖就可以,這像是一個權臣臨死前做的安排嗎?

有人還喜歡拿李嚴的事情來抹黑諸葛亮,畢竟李嚴是托孤大臣之一,諸葛亮貶其為平民,至此大權獨攬,但是怎麼不是李嚴之前一直在向諸葛亮索要權力,要求諸葛亮分出五郡組建巴州,李嚴要當巴州刺史,還要求開府,甚至慫恿諸葛亮加賜九錫,當初諸葛亮可是一再忍讓,最後在諸葛亮北伐時期,還不用心督運糧草,諸葛亮這才忍不了了,輒解平任,免官祿、節傳、印綬、符策,削其爵土。乃廢平為民,徙梓潼郡。

但是你要知道,李嚴不是說諸葛亮說廢就廢了的,諸葛亮是和劉琰,魏延、袁綝、吳壹、高翔、吳班、楊儀、鄧芝、劉巴、費禕、許允、丁鹹、劉敏、姜維、上官雝、胡濟、閻晏、爨習、杜義、杜祺、盛勃、樊岐等議,李嚴被廢是蜀漢朝臣一起做出的決定,不是諸葛亮獨斷專權的結果。試問,諸葛亮若是權臣,必定專橫獨斷,李嚴是自己攬權最大的障礙,這個時候諸葛亮還會和別人商量,直接把李嚴拖出去斬了好不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