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的看官們,應該都會被裡面聰明絕頂的謀士參謀們所折服。在三國中,諸葛亮出鏡率最高同時最具有人氣,或許我們都覺得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無人能比,其實不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三國時期的十大最強謀士參謀,然而第一名居然不是諸葛亮!
第十名 徐庶
徐庶,字元直,穎州(今河南許昌)人。天下奇才,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後投劉備任軍師,幫助劉備接連打敗了曹操。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之前,徐庶是蜀國最重要的謀臣,大破八門金鎖陣,直取樊城,大敗曹仁,是蜀國的奠基人之一。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的另一謀士參謀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和關羽共同構成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
第九名 龐統
龐統,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謀士參謀。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在當時與諸葛亮齊名,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後經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著名將領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後追爵為關內侯,謚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關於龐統之死有很多種說法,有說是自殺的,也有鼓吹是他人謀害的。其實野史君更傾向於前者,像龐統這種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超級謀士參謀,如果不是想自殺,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謀士參謀也很難。
他即便不能取勝,也能自保性命,更何況對手是個無名川將張任。
第八名 荀彧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三國誌。荀彧(xun yu),生於公元一六三年,死於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是荀攸的侄子。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荀彧特點是體大思精,總統後盾,看問題往往非常深刻,中期曹操幾乎言聽計從。荀彧先是為袁紹謀士參謀,後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大。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殺身亡。
第七名 陸遜
陸遜,生於公元一八三年,死於公元二五四年,吳國著名儒將。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熟知兵法,胸有城府,有雄才大略,人稱江南奇才。呂蒙奇襲荊州之計,便是出自於陸遜。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
公元二二二年,劉備伐吳,陸遜受命於危難之時,用火燒大敗劉備於猇亭,又用計大敗曹休,官至丞相。孫權廢太子,屢次進京相勸,孫權不聽,憂憤而死。
第六名 諸葛亮
諸葛亮,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臥龍」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
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並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
劉備在成都稱帝后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製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於定軍山(今陝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第五名 田豐
袁紹謀士參謀很多,腦子比較清醒的還要算田豐,料死如神。田豐,冀州巨鹿人,博覽多識,權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袁紹起兵討伐董卓,應其邀請,出任別駕,以圖匡救王室之志。後袁紹用田豐謀略,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田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佔據政治上的主動,袁紹不能從。建安四年,曹袁爭霸,田豐亦提出穩打穩扎的持久戰略,袁紹執意南征而不納,但在曹操東擊劉備時,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田豐的奇襲許都之計,錯失良機。官渡之戰,田豐再議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乃至強諫,被袁紹以為沮眾,械繫牢獄。建安五年,袁紹官渡戰敗,因羞見田豐而將其殺害。
第四名 司馬懿
司馬懿,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五一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征伐有功,出師與諸葛亮斗兵法,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後乘曹爽出城遊獵時,發動政變,殺掉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死後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他用五十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後卻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
第三名 賈詡
賈詡,三國時魏國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善用計謀,先在郭汜帳中任謀士參謀,後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參謀。
張繡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繡兵敗後他則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后,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第二名 陳宮
陳宮,字公台,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參謀,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陳宮最初是跟隨曹操的,但哪知曹操多疑,錯殺掉好人呂伯奢一家,而且還發表了千古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覺得此人乃「狼心之徒」,於是棄曹而去。幾經周折,最後才選擇了呂布。可惜陳宮沒有好好分析呂奉先這個領導的巨大缺陷:他有勇無謀,剛愎自用,並非將才;好色之徒,見利忘義,反覆無信,難成大事。所以,他雖然也佔過徐州、兗州,打敗過曹操、袁術,但都是曇花一現,最後因屢屢不聽陳宮的計謀而遭致徹底失敗,被曹操生擒活捉。其實,當呂布屢次不聽陳宮的計謀、眼看敗局已定時,陳宮也想到離開這裡,但他怕別人笑話,說他不忠不義;另外又不忍心,還想盡力補天。這就是一種迂腐了。像呂布這樣的傢伙,早晚要垮台,你何必要陪他去倒霉呢?「空負棟樑材」,陳宮選錯了單位,又不肯跳槽,滿腹經綸付之東流,令人歎息不已。曹操有留他之意,他寧死不吃回頭草,只是希望能善待他的老母和妻子。臨刑時,曹操和在場的人都流下了淚。
第一名 郭嘉
郭嘉,字奉孝,穎川陽翟人(今河南省禹州市),初為東漢末年群雄袁紹麾下,後成為曹操麾下重要謀士參謀,任司空軍祭酒,封洧陽亭侯,死後謚為貞侯。世人稱郭嘉為「鬼才」,隨操征戰十餘年,大小戰役建功無數。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他是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制霸的過程中謀功至偉。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為佳話。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丸清剿袁勢余患後,因不服水土而死於征途,年僅三十八歲。
試想一下,若郭嘉早去幾年或晚去幾年,三國的歷史必將重寫,因為郭嘉的存在,直接影響到曹操的命運,可以說曹操最驍勇平定北方的時候,大小良策幾乎都出於郭嘉,沒有郭嘉,曹操不可能輕易的征服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