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是如何打理國家的?他真的那麼愚昧平庸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禪是如何打理國家的?他真的那麼愚昧平庸嗎?

劉禪,小名阿斗,蜀漢末代皇帝,現在的人們都會用「扶不起的阿斗」來比喻別人不聰明或者是沒有什麼能耐。但實際上劉禪並沒有那麼平庸,他的能力被大大的低估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三國網小編一起看看吧。

劉備和劉禪父子倆其實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他們都攻於心計,劉備開創了蜀漢基業,而劉禪則是保住了蜀漢基業四十多年,而且作為亡國之君,劉禪也並沒有落得一個慘死的下場,他能夠平穩度過餘生,就說明他不容小覷。

袁術曾經親自對孫策說過:「如果我有兒子像孫郎一樣,就算是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曹操在和孫權對峙的時候也曾經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樣的話。孫策和孫權兩兄弟能夠被諸侯們如此評價,實在是讓人羨慕。而反觀劉禪呢,在世人面前就是愚蠢、愚昧的代表,就連陳壽都斥責他是「昏聵之主」。但是劉禪真的就想要當這個君主嗎,如果不是因為他是劉備欽點的繼承人,恐怕劉禪早就去當自己的安樂王爺去了。

剛當上皇帝的劉禪是非常輕鬆的,因為內外大小事都由諸葛亮一手操持,他只需要點頭同意就可以了。要知道當時的劉禪才只有十七歲,這個年齡其實叛逆心理非常嚴重,諸葛亮把權力握在自己手裡,劉禪不但沒有不高興,反而無條件支持諸葛亮,這就說明劉禪非常善於控制自己內心的想法,他是一個顧全大局的人。

劉禪曾經在司馬昭面前說過「此間樂,不思蜀」這句話,在現在很多人看來,劉禪其實就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自己的國家都沒了居然還這麼高興,實在是讓人希望。但其實如果劉禪沒有說這句話,那劉禪自己都要沒了。司馬昭之所以會問劉禪這句話其實就是在考驗劉禪,如果劉禪說他思念蜀地,那司馬昭會怎麼想,他肯定認為劉禪未忘故國,對他肯定會有所忌憚。作為一名梟雄,司馬昭是不會容許這個隱患存在的,因此他肯定會束縛劉禪或者是直接殺死他。但是劉禪在說了這句話以後,痛痛快快地過完了餘生,還有什麼是比這還完美的呢。

劉備在白帝城去世以後,劉禪就繼位了,他繼位的時候蜀漢其實已經算是一個爛攤子了,要兵沒兵要地盤沒地盤,甚至連人都沒有多少了。而且在魏國虎視眈眈的同時,蜀漢內部還不穩定,在這種內憂外患之下,劉禪能夠在四五年之內就把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這難道不能說明他的智慧嗎?如果這件事情還不足以證明的話,那麼下面這幾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劉禪當上皇帝以後,先後立張飛的兩個女兒為皇后,同時他又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關羽的孫子關統。有的人問這又怎麼了,不就是立個皇后嫁個女兒嗎?但是我們要知道,當初劉備之所以能夠崛起,靠的可不僅僅只有諸葛亮,關羽和張飛對他的幫助同樣很大。現在劉關張死了,張飛的家族還有關羽的家族保不定就對蜀漢沒有那麼忠心了。劉禪這麼做,不但加深了三家之間的聯繫,同時也穩定了人心,這樣一舉兩得的事情是一個昏君能夠做的出來的嗎?

而且在司馬懿篡權成功以後,魏國的將軍夏侯霸因為害怕受到司馬懿的迫害,於是自己隻身一人去投奔了蜀漢。劉禪聽說夏侯霸來投靠以後,竟然親自出城迎接,夏侯霸還沒有遇到過這種待遇,因此他立馬就感動的不行,同時他還感慨劉禪有劉備的風範。劉禪在見到夏侯霸之後,非常真誠地對他說道:「當初你的父親之死,並不是我父親殺得。」一句話就撇清了這筆仇債,緊接著他又指著自己的兒子對夏侯霸說到:「這是夏侯氏的外甥啊。」無形之間有拉進了他和夏侯霸之間的關係,這一收一放之間無一不體現了劉禪的睿智。

而且在蔣琬去世以後,劉禪才真正地將軍政大權攬在手裡,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二十年之久。在這段時間裡,蜀漢的國力其實是在漸漸增長的,如果真像多數人所說的劉禪是昏君的話,蜀漢怎麼可能還會社會穩定呢?如果社會不穩定,姜維又怎麼敢率領大軍北伐呢?說實在的,劉禪的確是一個保守派,所以他和姜維這個主戰派是有理念衝突的。但是這又如何呢,當姜維向劉禪上表北伐的時候,劉禪不還是同意了嗎。如果劉禪是一個小肚雞腸的君主,姜維恐怕早就被他剝奪兵權了,哪裡還容許他北伐。由此看來,劉禪除了是一個睿智的君主以外,還是一個非常大度的君主。

至於後來寵信佞臣黃皓,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就當時的形勢來看,劉禪其實也是一個可憐人。當鄧艾包圍成都的時候,滿朝文武幾乎都是投降派,這就說明這些大臣從一開始就不是忠於蜀漢的。劉禪之所以對黃皓好,其實就是把他當做了自己的真心朋友,他並沒有給予黃皓多大的權力,而且黃皓也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之前他想要讓閻宇代替姜維北伐,但是看到鍾會的厲害以後不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嗎。如果黃皓真的對國家不管不顧,那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沒有必要顧及其他啊。

劉禪這個皇帝實在是太冤枉了,千百年來人們對他的評價都是貶義的,他根本就沒有做錯什麼,蜀漢只不過是一個割據政權,他能夠守住蜀漢江山四十餘載,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了。和某些佔據整個天下結果短短一二十年就亡國的君主比起來,他簡直英明得不得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