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呂蒙奪取荊州之後,為什麼還要趕盡殺絕嗎,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北伐,荊州後方兵力空虛之際,孫權派呂蒙帶領軍隊襲取荊州。關羽知道消息後,立即回師,卻被呂蒙數次擊敗,最終敗走麥城,被東吳將士俘獲後殺害。
實際上,呂蒙已經得到了劉備佔有的荊州土地,為什麼非要殺掉關羽不可呢?要知道劉備和關羽是義結金蘭,一旦劉備知道關羽被殺,豈不是會起兵報復,以慰自己和關羽當年在桃園結拜的情義?
呂蒙從軍多年,豈會不知道當中的利害關係,那他為什麼非殺關羽不可呢?
一、孫權一方已然背盟,蜀吳全面戰爭無法避免
孫權和呂蒙之間的君臣情誼十分好,他們都想著建功立業,開疆擴土。在魯肅病故後,呂蒙接任東吳都督。孫權當時因為和劉備的同盟關係,於是想北上攻取曹操的徐州,因此他詢問呂蒙的意見。
呂蒙不認同孫權的戰略構思,認為即使打下徐州,也不好守住,畢竟曹操實力雄厚,徐州又處在曹操統治中心的中原地帶。呂蒙反而認為應該奪取全部荊州土地,佔據整個長江沿岸,擴張勢力。
孫權同意了呂蒙的構想,因此東吳未來的戰略就是奪取關羽鎮守的荊州地盤,這才有了後來孫權的背盟。也就是說,孫權早就做好了和劉備全面開戰的準備。
既然要和劉備開戰,當然得盡量削弱劉備的實力。關羽久經戰場,聲威顯著,是蜀漢軍界的扛把子,殺掉他就是為將下來無法避免的吳蜀全面戰爭,減少阻力,增添勝算。
二、關羽羞辱孫權,呂蒙為國著想殺掉關羽
關羽為人十分自傲,雖然他也確實是個出色的武將,於兩軍對壘之際斬殺顏良,讓天下諸侯、文臣武將感到敬畏,但是驕傲有時候不但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別人。關羽隨著劉備勢力發展得越來越好,為人也變得越來越驕傲。
劉備奪取漢中,進位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當關羽知道老將黃忠被封為後將軍,與自己同階後,居然很不高興,認為黃忠不配和自己站在同一水平。
實際上,黃忠雖老,但是老當益壯,在劉備平定益州、漢中的多場戰役中立下功勞,絕對可以和關羽看齊。由此可見,晚年的關羽已然心高氣傲。
鎮守荊州的時候,孫權想結好關羽,於是提出和關羽結親。可是關羽竟然看不起孫權,不但拒絕親事,還辱罵孫權的使者,將人趕走。
關羽的行為,不但羞辱孫權,甚至是在羞辱整個東吳。要知道孫權是給自己的長子孫登求親,而孫登是孫權的繼承人。關羽拒絕和親,還罵人趕人,簡直是在羞辱江東的國體,呂蒙身為東吳都督,非殺他不可,好出了這口氣。
三、關羽威震華夏,殺之可立東吳之威
關羽在東漢末年的名聲十分響亮,北伐曹魏時水淹七軍,斬龐德、俘於禁,威震華夏。如此聲威,不但提高了蜀漢的政治、軍事影響力,相對地也是在削弱曹魏和東吳的軍威、聲威。
對於住在隔壁的東吳將士來說,關羽給他們蒙上了一層軍事陰影;對於荊州百姓來說,關羽鎮守荊州,是荊州最強的守護力量。
呂蒙既然已經奪取荊州,消滅、降服荊州的蜀漢軍隊,那麼殺掉關羽,就可以進一步削弱關羽在荊州的影響力,加強東吳在荊州的統治力。東吳將士也會因此一洗頹風,就此從關羽的軍事影響力下解脫出來,士氣大振。
綜上所述,呂蒙殺掉關羽,就算會招來劉備的報復,也是利大於弊。何況在當時的局面下,即使不殺關羽,也無法挽回蜀吳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