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西晉滅亡,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衣冠南渡、八姓入閩之後,西晉名存實亡。這是八王亂政、五胡亂華之後,西晉必定走向的局面。316年長安失守,預示著西晉滅亡。此時距離西晉建國不過51年,作為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中的一個暫時一統王朝,可謂是「曇花一現」。
這不禁讓人將西晉和秦朝聯繫在一起,但兩者卻並不相似。秦朝滅亡,多是因大軍鎮守邊關;西晉滅亡,卻是內耗所致。那西晉究竟為何滅亡,這就要從西晉建立者司馬炎說起。
西晉的建立,已是必定。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苦心經營下,司馬家已經是曹魏的實際掌控者。司馬炎上位之後,取代曹魏建立晉朝,定都洛陽。
司馬炎消滅東吳之後,以洛陽為中心,建立了全新的政權。深受戰亂影響的百姓,享受到短暫的安寧。此時西晉漸漸強盛,史書上稱其為「太康之治」。
「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鹹安其業而樂其事。」
農業生產發展的很快,在政治方面卻暴露出不少毛病。世人皆知「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封建王朝,皇家是最大的世家,其餘世家與皇家共同把持天下。
若是熟知三國歷史,就能發現除劉備之外,其餘爭霸天下的俱都是世家子弟。即便被稱之為「宦官之後」的曹操,和夏侯家也存有姻親關係,而他本身就是世家子弟。
西晉建立之後,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司馬炎頒布了官品占田和蔭人以為佃戶、衣食客的制度。其實簡單來說,這就是一種變相的圈地。官階越高,圈地的區域就越多。
這一措施,顯然提高了世家的地位。但是士族享有特權,不事生產,農民和士族的利益就會發生衝突。
「得民心者的天下!」
此處的民,即是農民。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佔了九成,貴族佔了一成。可這種制度,導致九成財富都集中在貴族手中,百姓究竟還能活不?
顯然是不能的,更何況西晉盛行奢靡之風,這點從曹魏就延續下來。世家大族但追求精神自由,嚮往天界。這種奢靡之風逐步影響,原本極度節約的司馬炎,在宗族的影響下,也漸漸變得奢靡。
政風腐敗、黨派林立,尤其是宗室權利不斷擴張。漢朝對於宗室權利有了節制,但西晉重開王侯之路,使得王侯權利逐漸脫離皇權,這也為之後的八王亂政埋下了禍端。
司馬炎去世之後,這種問題更加尖銳。晉惠帝繼位之後,外戚楊駿把持朝政,統治階級內外部的矛盾愈演愈烈。楊駿是東漢太尉楊震之後,其女嫁給司馬炎成為皇后,楊駿成為皇親國戚。
當時楊駿、楊濟、楊珧被稱之為「三楊」,和明朝「三楊」不同,這「三楊」是親兄弟,權利也大得多。楊駿把持朝政之後,大開封賞。這種收買人心的方式,漸漸和宗室背棄、和大臣離心離德,以至於朝局混亂。
尤其是晉惠帝繼位之後,楊駿行事愈加囂張。晉惠帝作為帝王,卻毫無作為,這讓那些權利漸大諸侯該如何想?
皇帝之位就一個,這些王侯自然想來坐一坐。司馬炎在位時,還能壓著這些魑魅魍魎,可司馬炎去世之後,因舊制領土逐漸擴張的諸侯,可就開始活絡起來。
於是一個接一個的跳出來,這些參與權力鬥爭的,幾乎都是司馬家嫡系。由此可見,所謂的「官品占田」制度,讓這些王侯撈了多少好處。
這段司馬家的內戰,被稱之為「八王之亂」。此次參與的王侯幾乎都相繼死亡,而百姓也因這次戰亂死傷無數。
西晉建立之前是三國時期,本就經歷了數十年戰亂。如今好不容易安穩數年,就爆發了八王之亂。原本建立好的秩序再一次被打破,隱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迅速爆發。
其中民族矛盾,也是最大的危機。在魏晉時期,曹魏強壓手段下,關內人口不足時,往往從關外補充勞動力。這些遊牧民族在內地定居後,逐漸從遊牧生活轉變為農業生活。中原地廣物博,這些少數民族勢力自然也是虎視眈眈。
曹魏時期,少數民族被壓制,不敢有異動。可現在中原連年戰爭,而內地本就有不少少數民族定居,其人口不少。少數民族也就起了心思,其中最具野心的就是匈奴。
匈奴作為滅亡西晉的策劃者,前後出力最多。前者也說了,八王之亂後,民族矛盾爆發。當少數民族遷入內地後,貴族等統治階級多數是瞧不起這些人的。
「怨恨之氣,毒於骨髓。」
這些從外遷徙到內陸的少數民族,多數都是被迫。如今定居內地,卻被稱之為蠻夷。殘酷的民族壓迫,致使反抗四起。
所以八王之亂,就給了這些少數民族一個契機,一個足以顛覆漢族正統的契機。建興四年,長安終究還是失守,西晉滅亡。
西晉滅亡之後,匈奴佔據著中原。其他少數民族不願意匈奴獨佔中原,一場長達百年的動亂正式展開。
而西晉滅亡,在士族擁護下建立的東晉興起。此時的東晉,因為是士族集體決定建立,因此完全代表的士族利益。這些士族南遷,本就無心戰鬥,只希求偏安一隅,因此之後百年,東晉始終沒能重回長安,中興晉朝。
結語
西晉的滅亡,從一開始就埋下了禍端。即便司馬炎不定下官品占田制度。在尖銳的民族矛盾、社會矛盾下,西晉必定也會走向滅亡。
參考資料
《東晉》
《西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