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高中時候學習了諸葛亮的《出師表》,其中有一句:「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讓我一直以為,劉備死的時候托孤大臣只有諸葛亮一人,其實,還有一個叫李嚴的,只不過在歷史上被諸葛亮打壓的厲害,並沒有名垂史冊。
那麼,為何劉備在臨終托孤的時候,既托付給了諸葛亮,又托付給了李嚴,甚至還將兵權交給了李嚴?
劉備托孤諸葛亮,其實還是有所保留的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對劉備白帝托孤這一段一定會被感動得痛哭流涕,這一段是符合歷史的,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的確是劉備的托孤之臣。
劉備還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大白話就是,劉禪要行的話你就輔佐,要是不行的話,你就代替他。
以現在流行的厚黑學和陰謀論來解讀的話,劉備很可能是在考驗諸葛亮,不然不會讓李嚴一塊輔佐,甚至擔任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劉備托孤諸葛亮應該也是深思熟慮的,蜀漢政權在三國時期有很大的特殊性,魏國和東吳政權根基都很牢固,只有蜀漢是「鳩佔鵲巢」剛剛奪得益州。由於劉備根基太淺,所以才重用諸葛亮這樣的「布衣」(諸葛亮曾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假如諸葛亮要像司馬家族或者袁紹家族那樣四世三公,估計很可能會在劉備死後奪取政權。從一開始,劉備就已經在算計,正因為諸葛亮沒有篡權的實力,所以劉備才重用他,所以才托孤,所以才說君可以取代劉禪。
我中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明知道我不抽煙,卻每次抽煙的時候都要給我,有一次我急了,結果他說「你要抽煙我就不散給你了!」太TM的有心眼了。
當然,對於托孤諸葛亮,劉備還是上了雙重保險,那就是用李嚴來制衡諸葛亮,將軍權交給李嚴。
李嚴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有制衡諸葛亮的實力?
對於蜀漢政權的構成,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認為蜀漢政權的班子核心是「五虎上將加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等人外加諸葛亮掌控了蜀漢政權的絕對權威。
這是有失偏頗的,劉備起事很早,但是成事很晚,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顛沛流離,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被連根拔起,重新開局發展。
實際上,劉備接收的最完整的政權班底並非他帶來的,而是從益州奪來的,也就是說他們曾經都是劉璋的手下。
這一點從劉備讓部下制定蜀漢政權的法律《蜀科》的團隊構成就可以看出,雖然第一作者是諸葛亮,然而剩下的作者伊籍、法正、劉巴、李嚴,除了伊籍之外,都是益州政治集團的,由此可見益州派在蜀漢政權中的影響力。
而益州派中的法正和劉巴應該算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人,都是劉備所信賴的人,幫助劉備很多。
實際上,李嚴能夠與他們並列,也並不是白吃飯的,李嚴早年因為才能受到劉璋的信任,並且一直掛著軍銜(將軍),劉備平定成都後,任命李嚴為興業將軍。
後來劉備在漢中與曹操對陣期間,有人在益州起兵,李嚴率領兵馬前去平定,後來劉備就任命李嚴為輔漢將軍。
正是由於這個關係,在劉備去世的時候,軍事方面能夠依賴的人物不多,李嚴就是其中一個,任命他主管軍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劉備沒將兵權交給諸葛亮,可能對其軍事能力抱有懷疑
諸葛亮在真實的歷史上,沒有演義中的那麼厲害,至少在軍事能力上,還是稍有欠缺,陳壽在《諸葛亮集》中評價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有人說,陳壽看不上諸葛亮因此貶低諸葛亮,其實這是誣陷陳壽,我認為陳壽評價的還是較為客觀的,一方面肯定了諸葛亮的政治能力以及治軍能力,另一方面認為諸葛亮在軍事策略上有些缺乏。
其實,要是細細的來看諸葛亮的履歷就會發現這個問題,諸葛亮沒有出山的時候,幹的是種地的活,給劉備提出的《隆中對》也是宏觀戰略層面的,諸葛亮出山後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擔任外交官促成孫劉聯軍。(真正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的是周瑜)
赤壁之戰後,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但是劉備行軍打仗的時候從來不帶諸葛亮,諸葛亮都是坐鎮後方,搞後勤的角色,劉備稱帝后,諸葛亮的職務也是丞相,在軍隊中並沒有職務。
可以說,諸葛亮在南征攻打孟獲之前,從來沒有單獨率軍作戰的機會,我估計還是劉備對諸葛亮在實際帶兵作戰中的能力是存在疑問的。
劉備這個人看人很準,在白帝托孤的時候就告訴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可諸葛亮偏把馬謖當個寶,後來南征孟獲的時候,還特意咨詢馬謖,結果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因為錯用馬謖,導致整個北伐的失敗。
誠如唐朝大詩人杜甫在《蜀相》中所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也說明了諸葛亮在軍事上的無能表現,數次北伐無一成功。
這大概也是劉備沒有將軍權交給諸葛亮的重要原因吧!
當然,後世人對李嚴評價不高,也跟諸葛亮有很大的關係,第一次北伐失敗的時候,諸葛亮甩鍋馬謖有了「揮淚斬馬謖」,後來一次北伐失敗中,有了李嚴督辦糧草不力,最終被彈劾的結果。
其實,跟諸葛亮這樣人共事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