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寧憑什麼在三國中首屈一指?他的遊戲,很少人懂!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除了猛將智士,在三國裡還有一種人,隱士。
其中,最有名的是管寧。
在歷史學家錢穆那裡,管寧是三國裡首屈一指的人物。
這很奇怪,管寧既沒打過什麼大勝仗,又沒出個什麼大計謀,憑什麼首屈一指呢?
這錢穆先生,下此結論時,沒發什麼燒吧?
當然沒有。
和管寧同一時代的人物,華歆、陳群等人,和錢穆先生的觀點一致——管寧這個人,足堪大用,可以當朝廷太尉、司徒。
曹丕、曹睿、曹芳三代帝王,先後請管寧出來做官,管寧都拒絕了。
生於公元158年,死於241年的管寧,以白丁的身份,活了83年,真正地慣看秋月春風,糞土功名利祿。
苟且性命,不求聞達。
這曾經是諸葛亮的理想,未出山時,他彷彿也是一位管寧,而且還把管寧的祖先——管仲當成人生偶像。
後來,諸葛亮出山了,實現入世理想,拜相濟世。
而管寧,一直就在山裡呆著。
那麼,問題來了?
一個始終出世,無所作為的管寧,為什麼被一直在官僚系統工作,靠日積月累各種功勞,爬到太尉、司空的華歆、陳群相信,能夠擔任朝廷三公的職責呢?
這好比,現在突然讓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人,擔任國家首腦。
常人看來,這不是瞎胡鬧嗎?
回答是不是瞎胡鬧之前,簡單回顧下管寧的一生。
管寧很小就沒了母親,16歲又沒了父親,親戚們可憐他窮貧困和孤單,紛紛送給他治喪的費用,管寧都沒接受,靠自己的財力給父親送終。
管寧和華歆、邴原是好友,一起求學,和盧植、鄭玄也曾同學。
天下大亂時,大約公元190年左右,管寧、邴原、王烈、太史慈、劉政、國淵等人,到遼東避亂。
遼東太守公孫度聽說他們來了,空出一座館舍,專門接納他們。
但是,管寧見到公孫度,只談儒家經典,不聊世間俗事。
後來,中原慢慢安定,邴原、太史慈、劉政、國淵等人,陸續回家。
只有管寧和王烈,留了下來。王烈在219年,以78歲高齡,死在遼東。
管寧住在遼東郡的北部山谷,短短一個月,慕名而來,跟隨他住在一起的人,就形成一個村落。
管寧給大家講《詩經》、《書經》,講如何祭祀,如何禮讓……
他悠哉游哉,似乎要在東北過一輩子。
曹操用朝廷的名義,徵召管寧當官。
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藏起詔書,不告訴管寧。公孫康想請管寧幫自己,但始終不敢說這個話。
公元223年,曹丕徵召管寧。管寧察覺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可能會對他叔叔公孫恭不利,遼東會起戰亂,藉著這個由頭,回到中原。
離開東北時,管寧把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饋贈的所有物品,全部歸還。
回到老家,管寧依然不受徵召,一直到死。
換到現在,給管寧寫悼詞的人肯定會頭痛——
管寧同志,一直沒有正式工作,平時愛看書,喜歡管鄰居閒事,好在大家都聽他的,他也沒挨過打,沒挨過罵。
管寧同志,深受外界喜歡和推崇。東北王想請他當官,但沒敢張口中。魏國三屆皇上,拿豪華馬車請他出來當政府首腦,他也沒幹。
管寧同志,最喜歡的是一個木頭矮床,在上面一坐就是幾十年。
回到前面的問題,大家為什麼相信管寧能當好首腦呢?
這是因為,管寧的為人,管寧的品德,在幾十年裡,被世人看得清清楚楚。
世人知道,管寧不會為利所動,不會為名所動。
如果把他擺到首腦的位置,他能不存私人,能不存小我,能公平公正處理每一件事,作出有利於大多數人利益的判定。
心正,才有德政。
錢穆、華歆、陳群,在對管寧的認識上,是知音。
他們懂得,管寧的遊戲是什麼。他們和管寧,也是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