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賺零陵郡之後,呂蒙「因引軍還,與孫皎、潘璋並魯肅兵並進,拒羽於益陽」。孫權已經實際控制了長沙、桂陽、零陵三郡。
一直以來,都是魯肅極力促成孫權與劉備結成戰略同盟。見到雙方交惡,兩軍嚴陣以待,魯肅覺得有必要為彌合分歧做最後的努力,於是向關羽發出邀請,希望可以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目前的領土爭端問題。史載,魯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單刀俱會」。
《三國演義》一書為了突出「武聖關羽」高、大、全的光輝形象,有意將雙方會面的地點設在了吳方,如此一來,單刀赴會變成了魯肅精心安排的鴻門宴,只等關羽一人入罟。這完全是種不顧史實的小說家言。雙方會面的地點是兩軍之間,並且事先約定「各駐兵馬百步上」,只是雙方將領「單刀俱會」。
關羽向來自負功夫了得,豈能怕了魯肅一介儒生?見關羽坦然單刀赴會,反倒是魯肅手下提心吊膽。萬一說翻了當場動手,這幾位綁一塊怕也不是關羽對手。
史稱,「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反而是魯肅膽識過人,認為目前情形仍有迴旋餘地,大可不必緊張。為手下眾將釋疑道:「今日之事,宜相開譬。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干命!」
雙方見面,寒暄之後,魯肅單刀直入,責備關羽: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
關羽知道魯肅所言不虛,正在沉吟如何作答之際。他身後一人越俎代庖回道:「夫天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這種話如果是從關羽口中說出來,魯肅估計得組織一下語言再據理力爭了,但這說話的只是關羽的部屬,他當然不會客氣了。
魯肅當場發飆,厲聲呵之,辭色甚切。
打狗尚需看主人,魯肅這樣,明顯是指桑罵槐。關羽被逼無奈,操刀起立假意道:「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說完這番話,目示那個部下離開。
待那名部屬退出,關羽這才分辨道:「烏林之役,左將軍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豈得徒勞,無一塊壤,而足下來欲收地邪?」
關羽避重就輕地指出,赤壁之戰,劉備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寢不脫介),借得荊州了是辛苦付出之後應得的回報,吳人急著收地有點過河拆橋、欺人太甚的意思。
聽了關羽的說辭,魯肅立即針鋒相對道:不然!始與豫州觀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蔭以濟其患,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隳好。今已借手於西州矣,又欲剪並荊州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肅聞貪而棄義,必為禍階。吾子屬當重任,曾不能明道處分,以義輔時,而負恃弱眾以圖力爭,師曲為老,將何得濟?
魯肅的話義正言辭,事實清晰、證據確鑿,同時正告關羽「貪而棄義,必為禍階」。
關羽聽罷,要待強詞奪理為劉備和自己找回場子,卻又不知從何駁起。枯坐在那裡無言以對,好在他天生了一張酒駕的臉,別人也看不出他臉上的赧色。
倘若有人這時候不識趣的問關二爺為什麼臉紅,我猜他一定不會說是精神煥發!
會談雙方因為話不投機,最終不歡而散!
單刀赴會的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