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發明家諸葛亮的老對頭,魏國在科技上有哪些成就?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作為發明家諸葛亮的老對頭,魏國在科技上有哪些成就?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古人們就很關注這一點。三國時期諸葛亮的木馬流車至今都被人津津樂道,作為老對頭,魏國雖然沒有這麼出名的作品,但還是有所成就的,包括機械、地理、數學方面。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機械

曹魏的科技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出現了一批傑出的科學家,他們在各個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在機械學方面,以馬鈞的創造最為突出。

馬鈞改造的織綾機,可以提高效率四五倍;他創製的龍骨水車,可以連續不斷提水;他創造的指南車,不管車向何方行駛,車上的木人總是指向南方。他還創製了水轉百戲、輪轉發石機等。有人給魏明帝貢獻百戲木偶,設計雖尚精巧,但木偶不能動作。魏明帝令馬鈞設法改造。

馬鈞把大木雕刻成形如車輪的東西,平放在地上,然後引水使輪轉動,輪既動,上面的木偶也一齊動作,它們或擊鼓吹蕭,或唱歌跳舞,或跳丸擲劍,或緣繩倒立,形象栩栩如生,變化多端,使觀者大享眼福。馬鈞認為諸葛亮製作的連弩「巧則巧矣,未盡善也」;言他可以增加連弩功效五倍。另外,馬鈞還擬制一種威力極大的攻城器具發石車。

地理

在地理方面,裴秀創製了《製圖六體》,即編製地圖所應遵循的六條準則:一,「分率」,即比例尺;二,「准望」,即方位;三,「道裡」,即距離;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其中後三條說明各地間由於地勢起伏、傾斜緩急、山川走向而產生的問題。裴秀認為以上六條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如果地圖上沒有比例尺的標記,則不能確定距離的遠近。

如果只有比例尺的標記,而無方位,則某地的方向雖然從某一方向看是對的,但從其他方向看就不對了。如果只有方位的確定,而無道路的實際路線和距離的表示,那麼在有山水相隔的地方就不知該怎樣通行了。如果只有路線和距離的標記,而無地面高低起伏和路線曲直的形狀,則道路的遠近必定與其距離不符,方向也弄不清。所以六條準則必須綜合運用,相互印證,才能確定一個地方的位置、距離和地勢情況。

因此可以說,現代地圖學所需要的主要因素,除經緯線和投影以外,裴秀都已談及了。自此以後,直至明代利瑪竇的世界地圖傳到中國前,中國繪製地圖的方法基本上都依據裴秀所規定的「六體」,可見其成就和影響是至深且巨了。其次,裴秀編繪了《禹貢地域圖》十八篇。裴秀看到漢朝保存下來的一些地圖既沒有比例的表示,也沒有方位的確定,連有名的山脈河流都不備載;一些地圖雖有粗略的輪廓形狀,但不夠精確,難以依據;甚至有的地圖更繪得奇形怪狀,遠離實際。

為此,裴秀仔細鑽研古代地理資料,比較了往古和當時的山脈河流、池塘沼澤以及疆域界限、行政區域變化,還查考了古代城市鄉村聚落和水陸交通的變遷,運用其製圖六體的科學方法,編製了《禹貢地域圖》十八篇。

數學

在數學方面,劉徽完成《九章算術注》,是中國數學史上寶貴的文獻,即在世界數學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主要貢獻如下:

極限觀念與割圓術。關於體積計算的劉徽定理。創立十進小數記法。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九章算術》中有一章專講線性方程組問題。總結和發展了重差術我國古代,將用「表」(標桿)或「矩」(刻劃以留標記)進行兩次測望的測量方法稱做「重差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