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呂布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何為「不怕」?實力相近,敢於交戰,這叫不怕;實力差距不大,保證自己能夠在戰鬥一定回合後全身而退,而出戰迎敵,這叫不怕;實力不高,但自視甚高,主觀上認為自己能夠勝利,而貿然出戰,這也叫不怕。張飛屬於第一種,許褚屬於第二種,而第三種則非常之多。
虎牢關下的一眾醬油人物,都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盲目自大,使他們感受到了被天下第一著名將領支配的恐懼。如所謂的河內著名將領方悅,面對呂布的挑戰,毫不膽怯,「後面一將,縱馬挺槍而出。匡視之,乃河內著名將領方悅。」方悅不愧為河內著名將領,居然在呂布手下走了五個回合,結果被「一戟刺於馬下」。再比如上黨著名將領穆順,挺槍迎戰呂奉先,「被呂布手起 一戟,刺於馬下。」後來北海著名將領武安國出馬,結果支撐了是個回合被呂布斬斷手腕,勉強保命。可以說,武安國的能力比之前面的炮灰們,還是明顯高出一檔的。
這些人屬於典型沒有自知之明者,他們用自己的血,甚至生命,為自己心中最大的疑問——我孰與呂布強,找到了答案。
張飛和關羽,則是在估計了自己的能力之後,確認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全身而退,然後出戰者。以張飛為例,虎牢關下張飛與呂布交戰五十回合,不落下風(也可能是稍微落了下風,否則關羽不會出戰),後來的幾次與呂布交手中,張飛無一敗績,可見張飛的能力的確高,他對自己的判斷很準確;而關二爺日後也用戰績證明了,他敢於上前幫助自己的三弟一同夾擊呂布,是建立在正確認知自己能力的基礎上。
除此二人外,曹營的某些將領敢於迎戰呂布,是確保自己在失敗後能保命的基礎上。比如曹營六將戰呂布,許褚最先出戰,但由於己方的後備力量很多,所以他並不擔心自己會被幹掉,果然,曹操看到許褚可能支撐不住,說了句「呂布非一人可勝」,剎那間曹營其餘五位著名將領一起出馬,支援許褚,呂布雙拳難敵十二手,被曹操帳下將領群毆,最終落荒而逃。
呂布雖為天下第一著名將領,但真正不怕他的人卻不少。但不怕歸不怕,不怕之後上去和呂布交戰,最終的結果如何,那便千差萬別。有人因為與呂布交戰而聞名天下,而更多的人則成為了刀下之鬼,被當做螳臂當車的代表而貽笑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