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的故事告訴我們 無論條件再好都不能背離三點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呂布的故事告訴我們 無論條件再好都不能背離三點

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呂布的故事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他武藝高強。「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無人能敵。不管是按什麼規矩排,都不敢把他排到第二位去。

他來勢兇猛。繼承了丁原的并州軍團,擁有當時最強大的騎兵隊伍,本人就號稱「飛將」,董卓死後還有一部分涼州鐵騎被他收容,以騎戰步,無人能敵。

他地位崇高。他被封為溫候、儀同三司,與王允共掌朝政時,袁紹只是個渤海太守,曹操不過是前騎都尉,劉備正在老同學公孫瓚那裡混飯吃,至於孫堅,正在從事「盜賊」這項很有前途的事業。

他機遇很好。殺掉董卓之後,朝堂之上文官看王允、武官就看他了,只要他能迅速收服董卓舊部,挾天子而令諸侯,奉聖旨而討不臣,天下怎麼也輪不到曹操、劉備、孫權這些小屁孩出來無法無天,更沒有諸葛亮、司馬懿什麼事了。

他心態很好。首先是心狠手辣,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舒,也不是所有的戰將都能對乾爹下手的,更何況是連續對兩個乾爹下手。其次是輕易去就,說離開就離開,什麼東西都能拿去交換。再次是能屈能伸,勢力小時可以投靠劉備暫居小沛,勢力大了可以讓劉備暫居小沛,劉備能做到的他也都做到了,更不要說在曹操面前低頭乞降這樣的事了。

呂布,字奉先

那麼,呂布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1.他竟然沒有裝神弄鬼

認真分析一下呂布與其他三大梟雄的差距,最大的就在於沒有「天命」,而這個「天命」的關鍵,不在於你有沒有,而在於你有沒有想到。

曹操的「天命」是逼來的,他多次找當時的輿論領袖許子將,採取各種不得而知的手段,終於逼著許子將說出了「亂世之奸雄,治事之能臣」的話來。有了這個,亂世、治世都可以混了。

劉備的「天命」是長來的,他住的地方有棵大桑樹,長得亭亭如蓋,於是便被他家的長輩和其他人稱為他非常人的標識了。再加上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中山靖王之後,長得好也是一種福氣。

孫權的「天命」是編來的,他媽媽生他哥哥和他的時候,夢見日、月入懷,想來因為說得比較早,把孫策說成了日,把孫權說成了月,如果孫策死了之後再編,應該是就是先月後日的。

呂布這麼超絕人倫的人物,居然沒有什麼比如隕石降落啊、滿室紅光啊、河水倒流啊等等傳說,也沒有什麼長龍入夢啊、日月入懷、神仙托夢之類的故事,怎麼可能成功呢?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

2.他居然離開并州地區

這些人物就像古希臘傳說中的泰坦,只有不離開自己的力量源泉大地,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力量。

中國歷史上因為要改換封地而反的封疆大吏數不勝數,就連現在的打虎行動,往往也要調虎離山之後才下手的。可見力量源泉和根據地的重要性。

曹操的勢力基礎是兗州,所以無論怎麼打仗,兗州之地都是不能失去的,也正是在這個地方,他才能源源不斷地得到力量的補充。得到袁紹的青、冀、幽、並四州之後,更是苦心經營,才奠定了魏國統一天下的基礎。

馬騰、馬超在西涼時期,一直都混得風生水起,甚至於可以打得曹操滿地找牙。一旦離開西涼,馬超的用途只能是利用他與羌人的關係給別人做嫁衣罷了,以至於聽到有人說要反,居然嚇得馬上就去告密了。

物離鄉貴,人離鄉賤。相比較而言,呂布已經做得很好了。只是,呂布的力量來源本應是并州,如果他能始終不忘并州,始終靠近并州,通過并州不斷的鐵騎補充,就不會兵越打越少,將越來越弱,以至於被困於濮陽城了。

曹操的勢力基礎是兗州

3.他傲然不想屈居人下

大丈夫能屈人伸,而且要能屈能伸得十分的低調,十分的小心謹慎。

劉備可算是能屈能伸的代表了,以至於中國老百姓竟然會認為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可見這傢伙將孫子將到什麼程度了。

能屈能伸最重要的一點,是態度要十分謙虛,屈要讓人家能真正感受到屈的誠意和態度。如曹操屈於董卓,那真是什麼都替董卓著想,哪怕是刺殺他,也要拿一把寶刀。劉備屈於曹操也是如此,不僅要養花種菜,連曹操直白一點的幾句話,都不敢隨意回答,可謂戰戰兢兢、汗不敢出。

呂布則不然。他投靠董卓,卻不是很聽董卓的話,不僅與王允等反董派你來我往,而且還與董卓的侍女勾勾搭搭,可見完全沒有把董卓放在眼裡。

他投奔袁紹、劉備,卻沒有把袁紹、劉備看得多了不起,不僅在袁紹手下自以為是、自立山頭,在劉備手下還把劉備叫成「玄德老弟」,外人可能都抽不清楚到底是誰投靠誰了。

哪怕是最後被曹操所擒,依然是不卑不亢,說的是曹操可以將步兵,他可以將騎兵,只要他投降曹操,便可以無敵於天下。投降都能投得這麼有氣勢,不能都不行。

問題是,所謂的身份、氣勢、面子,在絕對的實力和計謀面前,都是沒有用的,呂布自然也就杯具了!

呂布投奔袁紹,卻沒有把袁紹看得多了不起

呂布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你的先天條件再好,都不能背離三點:一是象真相信天命一樣創造天命神話;二是象泰坦勇士一樣不離開自己的力量源泉;三是象真孫子一樣裝孫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