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的謀略如何?他真的是有勇無謀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呂布的謀略如何?他真的是有勇無謀嗎?

歷來人們多認為三國猛將呂布的失敗在於其有勇無謀,可事實到底如何?

細看史料發現,呂布不僅勇猛,還善於察言觀色,頗有心計。呂布在長安被董卓的部將李傕和郭汜打敗後,最終投奔袁紹,但是很快與袁紹發生矛盾,請求離去。袁紹「外言當遣,內欲殺布」,派30個軍士來「護送」他。呂布讓這些軍士在自己軍帳旁邊的帳中休息,然後讓人在自己的帳中鼓箏,等那些軍士們睡下後,他就偷偷地溜了。等軍士們晚上來行刺時,呂布早已逃之夭夭。

呂布離開袁紹後投奔張楊,張楊及其部下都已經被李傕和郭汜收買。呂布先用老鄉的身份跟張楊套近乎,並很快抓住了說服張楊的關鍵:張楊計劃殺呂布,不過想得到賞賜,在這樣一個亂世,呂布一旦被殺或者被送走,張楊就等於失去了獲取賞賜的籌碼,萬一得不到賞賜或者得到很少,他也將無計可施,所以他肯定不願意冒這個險。呂布建議張楊留下他的性命來邀賞,由此不但保住了性命,最終還迫使李、郭二人封他為穎川太守,雙方等於和解了。這沒有一定的心計與辯才是不可能做到的。

另外,著名的「轅門射戟」故事體現了呂布審時度勢的能力。當時他如果不救劉備,袁術就會和北面的勢力聯合起來,使他落在袁術的包圍內。面對敵眾我寡的形勢,呂布沒有硬來,而是用「射戟」的方式達到了救援劉備的目的。

還有一點容易被人忽略,呂布其實有不錯的文化修養。他曾在并州刺史丁原手下當過主簿。主簿是個什麼官?管文書的,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怎麼行呢?倒是那個丁原,史書上說他「為人粗略」,「裁知書,少有吏用」,可見他基本是個五大三粗的角色。難怪呂布會被他「大見親待」,對於丁原來說,呂布較自己自然遠勝。

由此可見,呂布並非有勇無謀。所以他失敗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此,而在於其「唯利是視,反覆無常」的性格。作為一個政治家,很重要的一點是克制自己的慾望,在終極利益到手之前,任何誘人的眼前利益都要有放下的決心。而呂布幾乎總是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目光。在丁原手下,被董卓一誘惑就殺死丁原;在董卓手下,又與他的婢妾私通,結果不能心安,最終背棄董卓;在投奔袁紹後,他放縱軍隊搶掠,致使兩人不和;投奔劉備後,又受袁術的唆使偷襲劉備,最終想讓劉備向曹操求情而不得;最白癡的一次是本來已經與袁術結盟,這對他無疑是十分有利的,結果被陳珪父子一忽悠,曹操給點油水,他就跟袁術斷絕盟約了。

而且呂布十分好色,竟至於染指部將的妻子。他被俘後向曹操訴苦,說平時待部下很好,結果被人拆穿。曹操答道:「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作為一個政治家,有貪慾是必定的,但是哪些東西該拿,哪些不該拿,什麼時候可以拿,什麼時候不可以拿,都是必須明確的,而呂布實在太過蹩腳!他不能有效約束部下可能與此有關,這些無疑都為他最終走向敗亡埋下了隱患。

而呂布的性格跟他的出身有關。他是五原人,這地方屬於邊界,原是匈奴地盤,當時則是鮮卑人活動的區域,其「民鄙樸,少禮文,好射獵」。呂布便是如此,他雖然學了點文化,但是生性貪劣,喜歡攻伐劫掠,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打算,結果形成一種「唯利是視,反覆無常」的性格,致使各路諸侯都對他持有戒心,一旦其利用價值喪失,就想方設法除掉他。人們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呂布生性如此,最終只能走向敗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