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劉備孫權聯盟,打退曹操,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開始實行。這一戰爭使得曹魏與蜀吳南北對峙的格局形成。曹操退軍還譙,但同時佔據荊州的南郡北部,設置襄陽郡,成為曹操保衛中原的要地。孫權為了避免自己的戰線太長,劃荊州南岸的零陵、桂陽、武陵、長沙歸自己的盟軍劉備,自己獲得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荊州被三分,各方矛盾得到暫時緩和,下面三國中文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戰後劉備獲得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又從孫權手中借來了南郡的南部,之後又代劉璋取蜀,獲得益州,初步實現跨有荊益,但劉備所佔據的荊州只是比較偏遠的地方,曹操集團還佔據著荊州的北部。孫權集團平定山越,實力也大為增強,周瑜提出「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於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嘁曹,北方可圖也」,孫權集團把益州也列為目標,這就與劉備集團的戰略相牴觸。
公元219年,為真正實現跨有荊益,實現盟軍中的主導地位,為「北伐中原,興復漢室」創造條件,關羽出兵攻取襄樊。
關羽進攻襄樊並傳捷報,劉備集團歡欣鼓舞,東吳卻不動聲色,暗結曹操,偷襲南郡。勝敗瞬間的大逆轉,關羽猝不及防,既無計可施亦無路可逃,唯有等待救援。關羽從發動襄戰到敗亡,前後歷時半年,益州方面自始至終沒有動靜,未施援手,因而除了借吳人之手除羽之外,很難有其他解釋。對於其中隱情《三國誌》作者陳壽未著一詞。
其實,劉備和諸葛亮並非坐視不救,確有難言苦衷。就力量而言,成都戰無勝算,據統計,魏吳蜀兵力戰將之比約為3︰2︰1。蜀要完成奪地建國、鞏固荊州、北伐曹魏、恢復漢室和建統一政權諸多重大任務,確實力不從心,難免捉襟見肘顧此失彼。劉備君臣奪取西川前後歷時4年,再經漢中及東三郡之戰,軍隊疲憊,兵力屢分。上庸孟達和劉封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為由坐視關羽敗亡,有理由推測擁兵僅數千的劉孟,不願再分兵捲入並無勝算且可能置己於險境的襄戰。更何況東吳既然毀盟奪荊,定做好與蜀一戰準備,吳軍繼之攻克宜都以封鎖峽口,已阻斷關羽退路和成都援軍。蜀軍貿然東出,不但救不了關羽,荊州不能奪回,還可能遭吳魏夾擊,戰敗失國,這是平生敗多勝少的劉備不得不顧慮的。更重要的是,吳蜀聯盟關係到蜀國的生存發展,諸葛亮必會極力規避火上澆油於兩國瀕於崩潰的關係,曉以利弊,阻出兵之議。
而關羽圍攻襄樊,成都未出兵助攻,關羽亦未向成都請派援軍,只是不斷催促劉封和孟達出兵增援。劉備於關羽敗死後經兩年準備,才敢發動討荊之戰,結果還是失敗。兩例可證成都確實存在分兵之難,南郡瞬間易手,當此時,劉備又如何能快速有效組織起勝算之軍救羽奪荊?如果只救回關羽而奪不回荊州,如何處置關羽就會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兩難問題。
軍法無情,馬謖失街亭被斬,關羽丟荊州當受何罰?丟失荊州,隆中分兵戰略已成泡影,對此關羽百身難贖。救回關羽如不處斬,將自壞法紀,雖然蜀國高層對東吳趁火打劫皆有疏慮之過,但畢竟關羽是守荊州的直接責任人。如處斬,劉備、張飛等人從情感接受得了嗎?匡漢統一的大業才起步即殺頭號戰將,無異自毀長城,對於蜀國將士心理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
不救是一種不是辦法的辦法,即聽任已失地的關羽自生自滅,上述兩難問題即自行消化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