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烈將軍,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一個雜號將軍。雜號將軍,又稱列將軍。中國古代武職官銜的一種統稱,始於漢朝時期,盛行於南北朝,唐以後逐漸衰微。自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為重號將軍。與此相對應的是,因為重號將軍的官職相對有限,而需要冊封的武將卻越來越多,所以在西漢進攻匈奴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不少臨時設立的雜號將軍。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揚烈將軍」,在漢末三國時期共有三人擔任,其中,一位是董卓部下,兩位出自曹魏。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揚烈將軍:郭汜
郭汜(?-公元197年),本名郭多,涼州張掖(今甘肅張掖)人。東漢末年的諸侯。在東漢末年,郭汜一開始是董卓的部將。公元189年,郭汜跟隨董卓進入東漢都城洛陽,幫助其篡奪朝廷大權。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呂布謀殺,隨後牛輔也被殺,郭汜等人歸來時無所依托,本欲逃歸家鄉,又怕仍得不到赦免。於是,在賈詡這位謀士參謀的勸說下,郭汜和李傕決定起兵反擊長安,從而擊敗了呂布,挾持了漢獻帝。
在此基礎上,漢獻帝劉協冊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人皆為中郎將。當然,對於郭汜來說,顯然不滿足揚烈將軍這個雜號將軍。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九月,漢獻帝劉協又進封李傕為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興平二年(195年),李傕等人相互爭權奪利,矛盾越來越激化。興平二年(195年)八月,郭汜欲劫漢獻帝返回長安,計劃敗露,郭汜棄軍逃奔南山。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漢獻帝劉協回到洛陽,董承暗中召兗州牧曹操,曹操率軍過來迎接天子,曹操以洛陽殘荒為由,讓漢獻帝劉協移到許都居住。建安二年(197年),左將軍劉備誘殺楊奉。漢獻帝劉協在曹陽逃過一劫後,賈詡離開了李傕,投奔段煨,不久後又歸張繡。郭汜則被自己的部將擊殺。
揚烈將軍:公孫淵
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公孫淵(?-238年),字文懿。遼東郡襄平縣(今遼寧省遼陽市)人。三國時遼東一帶的諸侯。遼東太守公孫度之孫、左將軍公孫康之子。太和二年(228年),公孫淵逼奪叔父公孫恭之位。魏明帝曹叡不聽劉曄勸告,拜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對於魏明帝曹叡來說,之所以將公孫淵冊封為揚烈將軍,目的自然是為了籠絡這位諸侯。不過,對於野心極大的公孫淵,卻想著在曹魏和東吳之間謀求更大的利益。
太和七年(233年),公孫淵企圖向吳稱臣,以其為外應。孫權打算冊封公孫淵為燕王,東吳自丞相顧雍、輔吳將軍張昭以下等舉朝勸諫,認為公孫淵必敗,因此反對孫吳對公孫淵的支持,沒有被孫權採納。等到東吳的使者來到遼東後,公孫淵將其斬殺,從而獻給魏明帝,被魏明帝拜為大司馬,封樂浪公,還讓他繼續持節任遼東太守,統領諸郡。不過,後來公孫淵還是謀求割據一方,最終遭到了曹魏的討伐。
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儉等攜帶書信印章去徵召公孫淵。公孫淵聞訊,立刻發兵,在遼隧阻擊毌丘儉,並與之展開激戰。毌丘儉認為形勢對己方十分不利,便退兵了。在取得勝利之後,公孫淵於是自立為燕王,改元紹漢,並設置百官,遣使持符節,授予鮮卑單于印綬,並聯繫鮮卑人去襲擾曹魏的邊境。並且,公孫淵又再次稱臣於吳,希望得到外援。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召回太尉司馬懿,令其率兵四萬討伐公孫淵。同年六月,部隊到達遼東。公孫淵派將軍卑衍、楊祚等率步、騎共一萬多人駐守遼隧,在周圍挖壕溝二十多里。司馬懿的軍隊到了遼隧,公孫淵命令卑衍挑戰。司馬懿派胡遵與之對陣,卑衍大敗。不久之後,司馬懿率領大軍包圍了公孫淵,並最終消滅了這位三國之外的一方諸侯。而這,促使遼東等地被納入到曹魏的疆域中。
揚烈將軍:王昶
王昶(2世紀-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太原)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東漢代郡太守王澤之子。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王昶是太原郡晉陽縣人。他少年時,與同郡的王凌在當地很有名氣。王凌年紀大點,王昶把他當兄長看待。魏文帝曹丕即位以前,王昶為太子文學,遷中庶子。曹丕即位以後,王昶升任散騎侍郎,為洛陽典農。
魏明帝曹叡即位,將王昶冊封為揚烈將軍,賜爵關內侯。在此基礎上,王昶逐漸成為三國後期的著名將領。齊王曹芳即位,王昶遷徐州刺史,拜征南將軍。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對於司馬懿來說,成功誅殺掉曹爽及其黨羽,從而執掌曹魏大權。值得注意的是,太傅司馬懿掌權後,王昶深得器重,奏請伐吳,在江陵取得重大勝利,升任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晉爵京陵侯。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王昶這位將領,顯然站到了司馬懿家族這一邊。正元年間(255年),王昶參與平定「淮南三亂」有功,遷驃騎大將軍,這讓王昶更加受到了司馬懿家族的信任和重用。甘露元年(256年),諸葛誕舉兵,王昶佔據夾石,逼近江陵,牽制著施績、全熙,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諸葛誕被殺後,朝廷下詔,為王昶增邑千戶,加上以前所封,共四千七百戶,又升至司空,仍持符節,都督諸軍。
甘露四年(259年),王昶去世,謚號穆侯。由其子王渾繼承爵位。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王昶的兒子,參與了公元280年的晉滅吳之戰,並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對於王昶、王渾來說,自然可以稱之為一對父子著名將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