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三國托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白帝城托孤,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歷史典故。《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中記載: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白帝城托孤後,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作為托孤大臣,諸葛亮勤勉謹慎,大小事務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平定南中。諸葛亮前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就白帝城托孤來說,無疑是三國時期成功的托孤。與此相對應的是,三國時期也有不少失敗的托孤。其中,在筆者看來,就以下兩次托孤來說,就直接導致皇帝被廢甚至江山易主的後果,可謂三國時期最失敗的兩次托孤。
孫權托孤
一方面,就孫權托孤來說。太元元年(251年)冬十一月,孫權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後便得了風疾,當年十二月,孫權急召大將軍諸葛恪等大臣入朝,委託後事。神鳳元年(252年)夏四月,孫權在內殿駕崩,終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在孫權托孤時,總共指定了五位托孤大臣,分別是:大將軍諸葛恪、中書令孫弘、會稽太守滕胤、蕩魏將軍呂據、宗親侍中孫峻。從孫權的角度來看,選擇的五位托孤大臣中,不僅有文有武,還有東吳宗室孫峻,在互相制衡之下,這五位托孤大臣自然可以輔佐太子孫亮,以此確保其坐穩東吳皇帝的寶座。但是,孫權做夢都想不到,他的這一次托孤安排,卻會成為三國最失敗的托孤之一。他本來選好的這五個顧命大臣,竟全部死於非命,導致東吳動盪,托孤的皇帝更是被廢。
在孫權去世後,孫弘因素來與諸葛恪不和,故而隱瞞了孫權的死訊,欲矯詔除掉諸葛恪,被孫峻告發。後諸葛恪請孫弘議事,於座中將其誅殺。然後是建興二年(253年),諸葛恪為皇帝孫亮聯合托孤大臣孫峻所害,時年五十一歲。孫峻死前,將後事托付給堂弟孫綝。呂據聽說聽說孫綝代替孫峻輔佐朝政,勃然大怒,與各都督聯名上表立滕胤為丞相。孫綝知道後,派兵攻打呂據,呂據戰敗,自殺身亡,然後又派人攻擊並誅殺掉滕胤。就這樣,孫權的五個顧命大臣都死於非命。
公元258年,東吳皇帝孫亮就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孫亮再被貶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殺(一說被毒殺),終年18歲。由此,對於孫權托孤的幼子孫亮,並沒有坐穩皇帝的寶座,反而失去了皇帝之位,甚至被逼自殺或者被毒殺。而這,自然是孫權不希望看到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孫權托孤導致的內亂,直接削弱了東吳的實力,各個托孤大臣之間的傾軋,也讓東吳的人才嚴重損失,甚至為東吳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曹叡托孤
另一方面,曹叡托孤也是三國時期非常失敗的一次托孤。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太尉司馬懿率師從遼東回到黃河以北的河內郡駐紮。魏明帝曹叡傳令以驛馬急召司馬懿入朝。魏明帝拉著他的手囑咐其與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太子,司馬懿慟哭,連連磕頭,答應了魏明帝托付的囑咐。當天,魏明帝曹叡駕崩於洛陽宮嘉福殿,年僅三十六歲。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後,曹芳即位。一開始的時候,司馬懿、曹爽這兩位托孤大臣共同輔佐曹芳,促使曹魏迎來了比較平穩的局面。但是,伴隨著大將軍曹爽的率先發難,兩位托孤大臣展開了殊死較量。
正始八年(247年)四月,曹爽用心腹何晏、鄧颺、丁謐之謀,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從而執掌曹魏大權。同年五月,司馬懿偽裝生病,不問朝政。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因此,非常明顯的是,通過高平陵之變,司馬懿篡奪了曹魏大權。
最後,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與中書令李豐等人密謀除司馬師,事情洩露,司馬師殺死參與者,迫郭太后廢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在司馬師之後,司馬昭繼續執掌曹魏大權。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由此,魏明帝曹叡的這一次托孤,直接導致曹魏江山易主,促使司馬懿後人建立的西晉王朝,取代了曹魏王朝。公元280年,西晉消滅東吳,從而徹底結束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