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呂布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提起呂布,有一個人和兩樣東西成為他的「標配」:人是貂蟬,兩樣東西分別是赤兔馬和方天畫戟。作為三國時代最「能打」的武將,呂布只要出場必定騎著棗紅色的赤兔馬,手裡握著寒光四射的方天畫戟。
建安三年(198年)農曆十二月,呂布被曹操擒殺於白門樓。呂布死了,貂蟬、赤兔馬和方天畫戟的下落都成了謎。關於貂蟬和赤兔馬,咱們之前分別講過,那麼方天畫戟呢?
有人說曹操把呂布的方天畫戟賞給了兒子曹彰,有人說賞給了部將許褚,但這些只是猜測,史書上沒有記載。要分析呂布方天畫戟的下落,先得弄清楚與呂布有關的這個「方天畫戟」到底是什麼東西。
一、戟是什麼樣的兵器
戟是一種古老兵器,它是戈和矛的復合體,簡單地說,就是戈的頭部再裝上一個矛的尖,這樣它就有了勾與刺的雙重功能,在格鬥中的殺傷力比戈和矛都強。
從考古發掘看,戟出現在商代,在西周以及秦秋、戰國時期廣泛應用,但後來卻越來越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得從戟的特殊構造找答案,因為戟的頭部比較複雜,就使得頭部較重,再加上戟桿與矛、戈完全相同,這樣以來,與矛、戈相比它就是一種「費力槓桿」。
所謂「費力槓桿」,就是動力臂比阻力臂短,動力比阻力大。如果這不太好理解,就想一想生活中的常用工具,鐵錘就是費力槓桿,頭部重,掄起來比較吃力,而瓶起子是省力槓桿,原理與它相反。
二、什麼是「方天畫戟」
戟是一件費力槓桿兵器,其最前部是矛的樣子,側面是戈的樣子,其中側面的這種構造稱為小枝。如果一側有小枝,就稱為青龍戟,如果兩側都有,樣子相當於前部裝了一個四方的頭,稱為方天戟。
也就是說,相對於單側有特殊裝置的青龍戟,方天戟的構造更複雜,也就更重,從槓桿原理上看,使起來更費勁。
什麼叫「畫戟」呢?就是給戟桿上做一些裝飾,要麼畫上彩畫,要麼鏤雕上彩紋。所以,「方天畫戟」就是頭部兩側都有小枝的、桿部繪有彩畫或鏤雕圖案的戟。為什麼要裝飾圖案?這對提高戟的戰鬥力有什麼幫助?應該說,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使著不順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戟後來在實戰中的作用越來越低了,它逐漸由實戰性兵器發展成一種儀仗用的兵器,既然是作儀仗用的,就要好看一些、威風一些,所以要裝飾一下。
三、呂布平時用不用戟?
戟主要流行於車戰時期,大家站在車上,手裡掄個吃力的傢伙倒也沒啥,但到了騎戰時代,戟就不行了,力氣小的人就使不動了。
三國時代,武將們的常用兵器較少是戟,儘管史書上也提到「小戟」、「手戟」,但主戰兵器使用戟,尤其是使用方天戟的非常罕見,大家用的兵器通常是長刀和矛,近戰兵器有劍和短刀等,戟退出常用兵器的行列,原因就是這種兵器太費力,不好用。
呂布平時的兵器也不是戟,《後漢書》裡關於呂布刺殺董卓是有這樣描寫的:「卓將至,馬驚不行,怪懼欲還。呂布勸令進,遂入門。肅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傷臂墯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卓大罵曰:『庸狗敢如是邪!』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
呂布先埋伏李肅等人假扮衛士去殺董卓,李肅用的是戟,這個戟就是儀仗用的兵器,屬於「就地取材」。為防止侍衛的刺殺,他們平常手裡的傢伙都是擺設一類的東西,所以連董卓的鎧甲都沒有刺透,呂布作為董卓信任的近衛指揮官,手裡才是常用兵器,也就是矛。
四、呂布射過的那只戟
看來呂布平時用的不是戟,但呂布確實又與一隻戟有關,這就是呂布的「營門射戟」。
建安元年(196年),袁術派紀靈帶領步騎共3萬多人馬征討駐紮在小沛的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援,呂布手下多數人認為不能理,因為劉備始終是個隱患,關羽、張飛和趙雲都是一流猛將,現在名為朋友,日後定是對手,不如借袁術之手將其除掉。
呂布不同意這種看法,因為劉備是他派去小沛的,劉備現在有難他還得管,如果劉備被袁術消滅,今後有誰還來投靠?於是呂布「嚴步兵千、騎二百,馳往赴備」,由於所帶人馬比紀靈少得多,所以不能來硬的,呂佈於是「屯沛城外,遣人招備,並請靈等與共饗飲」。
在這次宴會上,呂布「令軍候植戟於營門」,之的向大家宣佈:「諸君觀布謝戟小支,中者當各解兵,不中可留決鬥。」結果呂布一發「正中戟支」,紀靈等皆驚,說「將軍天威也」,於是罷兵。
呂布讓人「植戟」於營門,但並沒有說這只戟就是他自己平常用的兵器。事實上,大帳或營門的附近或許平時就擺著一隻或若干只戟,但這些戟只是作為儀仗兵器用的,所以還是「畫戟」。
這些儀仗用的東西如同主將的旌旗、麾蓋、印綬等一樣,是身份的象徵。曹操縊殺呂布後又將其斬首,目的是將呂布的首級送往許縣搞「展覽」,以宣揚自己的聲威。
曹操如果繳獲了呂布的「畫戟」,不會賜給別人,因為這個東西不實用,也不會留著自己用,因為這是呂布用過的。按照上面的思路去推測話,呂布射過的那只戟,如果沒有在戰鬥中丟失而被曹操繳獲的話,應該與呂布的旌旗等物以及首級一起被曹操派人送到了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