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劉璋投降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公元212年至214年,發生在東漢末年的益州之戰,也許是劉備軍事生涯中最巔峰的勝利!
比起兩占徐州靠的是陶謙的舉薦(謙表先主為豫州刺史)和劉備的欺詐(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佔據荊州五郡靠的是劉琦身為劉表之子的名號,以及對東吳外交的勝利拓展(借南郡一部)。可以說「劉皇叔」在這兩塊區域的滲透,更多的是依靠了政治資源和個人威望。而劉備奪取益州,卻是他一生當中第一次通過徹底的軍事手段來戰勝對手,進而佔領了整個一州之地。也恰恰是這塊土地,不但成就了劉備夢寐以求的「大漢帝業」,也將蜀漢王朝的歷史延續了43年。
而劉備為了奪取這塊福地,也耗費了相當長的時間!
公元211年劉備率軍數萬入蜀協助劉璋抵禦張魯,212年年底與劉璋發生決裂進而導致益州之戰爆發,直到三年後的公元214年,劉備徹底佔領益州,歷時兩年戰爭宣告結束,也是劉備軍事生涯裡耗費時間最長的單次戰爭,奪取益州實屬不易。然而在整個戰爭中,一個地名卻不得不引起後人的注意。這個地方並不大,甚至在東漢時期只是縣級規模,然而就是這個不起眼的縣城,卻將劉備的荊州兵團整整擋住了一年之久,它也成功的在史書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先主進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三國誌之先主傳》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三國誌之龐統傳》
在益州爭奪戰中,劉備的荊州兵團曾在這一期間創下過一次輝煌的防守戰績,公元213至214年,劉備麾下戰將霍峻,率領數百官兵在葭萌關狙擊劉璋萬餘蜀軍長達一年之久,成功的保住了劉備後路供給線的安全。但各處節節敗退下的蜀軍也並沒有一瀉千里,幾乎同一時間他們在一個叫雒城的地方打出了自己的血性,將劉備阻擋在這裡長達一年之久。可以說益州之戰兩年左右的時間,劉備有一半的時間在這座城外消耗,也為此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儘管史書中沒有描述細節,但著名謀士參謀龐統在此陣亡。連主力參謀都要身先士卒率軍攻城,可見雒城之戰的慘烈,這個不起眼的城市,為何發出了如此強悍的戰鬥力?
雒城,今四川廣漢市,西漢高祖六年置縣,屬廣漢郡。公元190年至193年間,益州牧劉焉自綿竹移雒城縣城,築闕門。
根據史書當中的記載,雒城在漢朝時期不過是一座縣城,但從東漢末年的歷史來看,這座縣城卻也有著不一般的歷史,東漢末年,劉璋的父親劉焉赴益州就任,由於到任初期其幾乎空手上任,面對複雜的益州局勢和各自為政的地方士族,劉焉可以稱得上是「空氣省長」!為此劉焉也展開了一系列的擴張,從綿竹到雒城,從雒城到成都,在其進入益州對各士族展開蠶食和吞併之際,雒城成為了其下轄的指揮中心之一,在鎮守的四年之間也進行了擴建。而從地理條件來看,雒城位於成都的東北部,也是益州北部通往成都的最後一道屏障,一旦雒城有失,將直接威脅著成都的安全。因此當益州之戰爆發後,面對劉備軍團的南下,如何守住雒城,也是劉璋保衛益州的重中之重。
但令人遺憾的是,如同葭萌關之戰一樣,這場耗時一年的保衛戰,歷史中的記載依舊是「惜字如金」,寥寥數筆的記載不足以展現整個戰役的全貌,不過這也不難理解,雖然此戰令劉備損失慘重,可戰役的結局,他卻仍然是勝利的一方,作為戰敗者和「階下囚」的劉璋,自然也沒有書寫歷史的資格。後人在研究這場戰役時,也只能從為數不多的字語中去提取相關線索。
一、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璋遣劉瑰、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
二、璋復遣李嚴督綿竹諸軍,嚴率眾降先主。
益州之戰在兵力不足之時,劉備曾調派諸葛亮、張飛等荊州老班底參與救援和助戰,但在整場戰役中,劉備親率的荊州兵團始終是戰役的進攻主角,而有關益州的爭奪與防守對決,劉備與劉璋也進行了多個回合的對打!
一、涪城之戰
公元212年年底,「私信事件」的東窗事發,造成暗通劉備的益州別駕張松遭到劉璋斬首,已經察覺到危險的劉璋下令各地停止與劉備進行聯絡(璋敕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通先主),企圖孤立駐紮在益州北部、葭萌關的劉備兵團。然而早已對益州多地完成滲透(厚樹恩德,以收眾心)的劉備提前獲得了消息,搶先誘殺益州北部與葭萌關相鄰的白水關守將(召璋白水軍督楊懷,責以無禮,斬之),並控制關內官兵的家屬,進而奪其兵權,隨即揮軍南下向劉璋開火。
儘管劉璋反應迅速,派出自己了多位主力親信大將組成防禦兵團北上,然而在第一回合地的涪城就直接遭遇慘敗,被迫南下退守綿竹。這也難怪,倘若蜀中軍隊的大多數真的具備十足的戰鬥力,又何苦邀請劉備入川助戰?而一心想實現「隆中對」,企圖佔據荊州和益州兩地的劉備,首次入蜀帶去的官兵必定是精挑細選的精銳之士。霍峻數百官兵就能擊敗上萬蜀軍就是最好的說明,而涪城之下壓上來的,可是數萬武裝到牙齒的荊州兵團!
二、綿竹關之戰
第二回合地,劉備繼續南下,來到了涪城以南的綿竹,然而這一回合的較量卻呈現了更加雷人的結局,後期聞名蜀漢的托孤大臣李嚴成為了綿竹關保衛戰的主角。劉璋對他寄予了厚望,然而這位赤壁之戰前還在荊州秭歸擔任縣令(曹操進入荊州時,李嚴正為秭歸縣令),也許與劉備早就有所交情的李嚴,在這一戰中做出了乾脆利索的選擇——率軍投降,劉備不戰而得綿竹,也收編了這裡的全部蜀軍。
三、雒城攻防戰
從公元212年年底起兵,再到213年6月劉備兵臨雒城城下,短短半年的時間,劉備的荊州兵可謂攻城略地、銳不可當。儘管此時益州大部分郡縣尚未被攻佔,但經過兩個回合的消耗蜀軍已經損失慘重。白水關兵權被奪、涪城慘敗、綿竹關投降,保守估計蜀軍損失已超過萬人以上。更重要的是成都的前方只剩下這一道屏障,一旦雒城有失,成都將無險可守。
因此,雒城攻防戰也將成為決定劉備能否入主益州的重要轉折點。而一路倉皇敗退的蜀軍和劉璋,卻為何在這塊地域上,打出了最巔峰的戰鬥力?有關雒城的詳細過程,史書中全然沒有細節描述,只有部分史書中留下了隻言片語的痕跡。
先主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先主進軍圍雒。時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劉璋遣張任、劉瑰率精兵拒捍先主於涪,為先主所破,退與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於雁橋,戰覆敗。禽任。先主聞任之忠勇,令軍降之,任厲聲曰:「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乃殺之。先主歎惜焉。
上述兩小段文字是有關雒城之戰的,為數不多的古史記載,而在這百餘個文字當中,我們也提取到了三個重要的信息
:戰役歷時一年(213年6月至214年5月)、劉璋派精兵據守、張任率軍主動進攻劉備而遭慘敗。我們也可以推斷出這場戰役大致的全過程:
劉備兵團兵臨雒城城下後,劉璋給予了高度重視,其子劉循親自坐鎮守城,而守軍方面也並未消極防守,而是頑強展開反擊,雙方在城外交戰不斷,蜀中大將張任甚至親自率軍出擊,結果兵敗被俘身亡。而出城野戰付出巨大損失的蜀軍也並未喪失銳氣,即便隨後入城防守,也仍然憑藉著擴建後高大的城池毫不退縮的奮勇擊潰荊州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甚至射殺掉龐統。雙方在持續對攻下打了整整一年之久,劉備才勉強攻克雒城。
可以說這是益州之戰開始後,雙方所經歷的一場最慘烈的戰鬥,劉璋與劉備都付出了巨大的傷亡。這已經不是一次單純的防守戰,而是蜀軍與荊州軍的一次猛烈對攻戰,荊州軍不止頻繁的向雒城發起登城進攻,蜀軍也不斷的出城向劉備反擊。雒城之戰也許是史書中沒有承認的一場荊州軍與蜀軍的戰略決戰,戰役的勝負將直接決定益州的歸屬。而益州的這場真正決戰,為何要在這裡打響?
之前我們說過,雒城在東漢末年並不是一座普通的縣城,劉焉父子在益州擴充勢力時,這裡成為了其所建立的重要治所。雒城古城由於在南宋末年的戰亂中已不復存在,但在上世紀80年代的發掘中,考古學家搜索到了部分遺址。根據考證雒城古城應該是一座面積為1.7萬平方米、單側邊長超過1000米以上的大型城堡。而這樣的規模早已經超過了東漢時期,縣城戶不過千戶、城池方圓不過3-4里的周長標準。顯然劉焉鎮守雒城時曾進行了大幅度的擴建,在提升防禦力的同時,擴建的另一目的更有可能是為了引入和遷移人口,劉焉父子麾下著名的東州兵,早期很可能就以雒城作為駐紮安置地。
初,南陽、三輔民數萬戶流入益州,焉悉收以為眾,名曰「東州兵」。
東州人畏見誅滅,乃同心併力,為璋死戰,遂破反者,進攻韙於江州,斬之。
東漢末年由於戰亂的緣故,部分士族和數萬戶百姓遷居益州,這支屬於益州體系外的力量引起了劉焉的注意,為壓制益州本土派,這些移民很快就被劉焉收為己用,除士族大戶成為其智囊團隊和財團外,劉焉更從數萬戶難民中,挑選精壯之士組成軍隊,稱之為「東州兵」。而這股政治和軍事力量也成為了劉焉父子坐穩益州的重要保證,劉璋擔任益州牧時,多次平叛依靠的也是這支力量。
東州兵團究竟有多大規模,史書中並無記載,但從數萬戶百姓遷移益州,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平均每3-4戶抽一丁的情況來看,劉氏父子麾下的東州兵團至少在萬人以上,劉焉與劉璋的重視、外來移民的抱團凝聚力,以及東州士族大戶的財力支持,也讓東州兵團成為了益州武裝力量中最精銳的部分。但從另一方面來講,蜀中軍隊戰鬥力和忠誠度的參差不齊,也是益州之戰中,蜀軍時而大規模投降,時而卻奮力死戰的重要因素之一。
到此為止,有關雒城之戰為何能成為了劉備佔領益州的決定性之戰,以及劉璋在雒城失守後,手握三萬重兵(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支一年)佔據成都,卻為何在短短幾十天的僵持後,就執意選擇投降,這裡恐怕已經有了答案:
1、隨著雒城的攻破,成都的最後一道屏障已經消失,儘管城高人多的成都城仍然有堅守的底氣,然而在敵軍兵臨城下,毫無外援和益州各地紛紛被劉備軍攻佔的情況下(分遣諸將平下屬縣。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成都的失守早晚是時間上的問題,現在劉璋握有一座城池,也許還有談判和要價的空間,可一旦成都被攻破,那劉璋已然失去了退路。
2、作為劉焉父子早期的根據地,雒城也是其東州軍的主要駐紮地之一,雒城之戰爆發前蜀軍儘管一路敗北,但劉備吞掉的只是蜀軍中戰鬥力不佳的軍隊,東州軍精銳主力尚存,劉備來到雒城時,才與劉璋發生了真正的碰撞,而劉璋也在這裡下注了血本,東州軍主力出動,兒子劉循和著名將領張任等人紛紛親臨前線督戰。然而一年後雒城城破,上萬東州軍損失殆盡,儘管戰後的劉璋還有數萬殘兵,但報廢了東州兵的劉璋也失去了翻盤的本錢!
雒城之戰也成為了益州爭奪戰中蜀軍表現最頑強的戰役,劉璋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嫡系,為此將劉備麾下的荊州軍耗在城下長達一年之久,甚至蜀軍一度尋找機會主動出擊,企圖正面擊潰劉備,只可惜功敗垂成還丟掉了張任的性命。隨著一年後的城陷,打光家底的劉璋被逼到了懸崖邊,最後留給他的選擇已經不多。即便他固執的選擇固守成都,但在失去嫡系部隊的情況下,誰又能保證在糧盡援絕的那一天,他不會被自己的手下捆綁出城而向劉備邀功請降?
所以劉璋帶著最後的底牌突然選擇放棄,雖有意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劉焉父子鎮守益州兩代,所依靠的核心無非是主動投靠的部分益州派系和屬於死黨的東州派系,可兩年的戰爭,兩大嫡系或死或降,在預料到自己必定失敗的情況下,提前豎起白旗也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