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三國的一些趣事,歡迎閱讀評論。
美女配英雄,怎能不令人羨慕?
只可惜,歷史往往是殘酷的,二喬姐妹與孫權、周瑜的愛情故事並沒有《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般甜蜜。二喬姐妹並不是孫策、周瑜的正妻,而是妾室。二喬姐妹和孫策、周瑜的感情基礎也不是「愛情」,而是滿滿的慾望。
根據《三國誌》中記載:孫策、周瑜率軍攻打安徽時,得到喬公的兩個女兒,皆是國色天香之貌。孫策為主納了大喬,周瑜為臣納了小喬。(譯文)
「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三國誌·吳書九·周瑜傳》
注意,是「納」而不是娶。古人結婚時,用的"娶妻、納妾"。二喬是作為孫策與周瑜攻破"皖"得到的戰利品,二者被孫策和周瑜納為妾室。
二喬姐妹的身份低微,孫策和周瑜怎麼可能娶兩個民女為妻呢?
所以大喬、小喬只不過是地位低、待遇差的妾室而已。在古代,"妻"和"妾"的地位相差懸殊,"妾"是不入族譜的,死後也不能進祠堂,所以有句話說,"寧為貧家妻,不為富家妾"。所以二喬的命運從一開始就不幸福,並不像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裡描述的那樣,光鮮動人。
根據《江表傳》記載:孫策調侃周瑜道,「喬公和膝下二女都是難民,如果喬公得到你我二人作為龍床快婿,豈不是一件美事。」
「策從容戲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
由此可見,在孫策的眼中,喬氏父女只不過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孫策和周瑜納她們為妾,是抬舉她們,根本不存在什麼所謂的「愛情」。
孫策、周瑜在安徽得到二喬姐妹之後,命人將大喬、小喬送往吳郡生活。孫策常年在外征戰,陪伴大喬的時間少之又少,而且大喬被送往吳郡四個月後孫策便去世了,孫策與大喬接觸的時間可能連幾個月都不到,孫策與大喬的愛情,只不過是後人們幻想出的美夢罷了。
孫策作為一代明主,常年在外征戰,與大喬聚少離多,其後孫策更是英年早逝,因被前吳郡太守許貢的家客刺成重傷而死,年僅26歲。倆人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可能都不超過一年。當時,大喬充其量20歲出頭,青春守寡,身邊只有襁褓中的兒子孫紹,真是何其淒惶!
周瑜的狀況跟孫策差不多,也是常年在外征戰,最後是戰死在沙場(周瑜在攻取益州時病死於巴丘)。周瑜去世時,也是年僅36歲,小喬也不過30多歲,小喬育有二子一女。
《三國誌》中有關於大喬、小喬的記載少的可憐。《吳書》中也沒有記載孫策去世之後大喬的下落。
《庸盦筆記》中說孫策去世後,大喬悲痛欲絕,傷心痛哭。甚至於悲痛得想投江殉情。但《庸盦筆記》是清朝時期的著作,權威性不高。
針對大喬的命運,雖然歷史沒有留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不過肯定的是,大喬的命運算不上是幸福。大喬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寡婦,孫策去世時,年僅26歲,當時大喬也就20多歲。雖然她的身份、地位足以讓她平平安安的、衣食無憂的過完下半生。但孫策死後,東吳由孫策的弟弟孫權繼承王位。大喬育有一子尚且年幼,孫權小肚雞腸,晚年猜忌心非常重,大喬母子孤兒寡母,無依無靠,更背著孫氏血脈這樣一個尷尬的身份。恐怕每天都是生活中擔驚受怕中。
要知道古代女人的命運很慘,尤其在夫君死後更慘。因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作為妻妾的女人的地位極低,在自己夫君在世時,還可以勉強度日,如果哪一天自己的夫君過世,日子就會過得特別淒慘,甚至有些還會被殉葬。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重病纏身的曹操自知自己命不久矣,他很擔心妻妾們在自己身後無法生活,就下令修建了"銅雀台",供她們在自己百年之後,好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場所。作為曹操這麼大人物的女人們,都要考慮夫君過世後,自己的生計,大喬這樣的妾室又能如何?(當然了,銅雀台更多的是曹操彰顯功績之作,和女人關係不是太大)
其實小喬的命運比較大喬來說要幸福的多,小喬和周瑜相處了十餘年,在這十餘年裡,小喬與周瑜生育了兩子一女。可惜年壽不永,建安十五年(210年)在準備攻取益州時病死於巴丘,年僅36歲。這時,小喬也不過30歲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可以想見。
但好歹周瑜過世後,他的兩個兒子都娶了孫家的女子為妻,女兒也嫁給了孫權的長子孫登。小喬在兒子、女兒的照顧之下,平靜的生活著。
大喬和小喬的命運是幸運的。她們在動盪的亂世之中被孫策和周瑜看中,得到了安心、舒適的生活,不必在四處流浪、不必在忍饑挨餓。
當然,大喬和小喬的命運總歸是不幸的,她們年紀輕輕便成為了寡婦,從此孤獨、寂寞的過完了自己的下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