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諸葛亮的大哥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諸葛亮的大哥為什麼要去東吳?孫權有沒有重用他?和諸葛亮相比誰厲害?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朝局動盪的三國時期,出現了諸多聞名古今的英雄豪傑,其中有一個諸葛家族便十分特殊。這個家族有三兄弟,老大諸葛瑾做了東吳的大將軍,老二諸葛亮做了蜀漢的丞相,而老三諸葛誕則歸屬於了魏國,三人也被並稱為「龍、虎、狗」,但這裡的「狗」卻是褒義,形容這三個人都很有實力,但最讓人好奇的一點是,諸葛亮的大哥為何會去東吳?
首先,我們來說說諸葛瑾為何會去東吳。諸葛瑾生於174年,比二弟諸葛亮大了7歲,小的時候便博覽群書,但惋惜生母去世的早,諸葛瑾作為家中老大,只能輟學並擔任起了一家之主。公元200年,諸葛瑾為了躲避戰亂而選擇前往了江東。後被人推薦到了孫權那,與魯肅等人一起受到了上賓的對待。雖然諸葛瑾拋棄自己的兩個弟弟,攜帶繼母和妻子投奔孫權的做法很不地道,但是他卻在東吳混得風生水起。而這也與他為人溫厚誠信,胸懷寬廣,處事謹慎有關。由於深受孫權的信任,同時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胞兄,諸葛瑾為吳蜀聯盟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孫權稱帝后,即將諸葛瑾封為大將軍。總領豫州牧,可謂是真正的朝廷重臣了。
其次,我們來說說諸葛瑾的真實實力。一般而言,能在領導面前經常晃悠的人,往往能比遠離領導視線的人獲得更多的資源。諸葛瑾就是這樣一個人,雖然他最初的名聲並不怎麼好,也沒有表現出什麼過人之處,但是因為諸葛瑾算是最早一批的「從龍之臣」,而且和當地的勢力沒有什麼牽扯,所以一開始孫權對他就特別的器重,並把他視為了對抗蜀國的重要棋子。根據相關歷史記載,孫權掌權之後,有時對於屬下不瞭解怎麼交流,存在自己在處理事情時比較過激的行為,而諸葛瑾總能在這個時候站出來,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來規勸孫權,或者把孫權的意思給很好的表達出來,這樣能為領導分憂的員工,自然更受領導的器重和喜愛。
不過諸葛瑾雖然在交流上有一技之長,但是他在軍事上卻有很明顯的短板。《三國誌》中說他「瑾性弘緩,推道理,任計畫,無應卒倚伏之術」,文中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說他在軍事上喜歡拉大旗作虎皮,跟蹭飯的沒什麼兩樣,打仗的話也基本上只能靠「混」,並沒有什麼特殊領導才能。事實也證明,到了後期,東吳無人,這位老大竟然挑起了軍事重任,結果屢戰屢敗,就連司馬懿都能在他這佔到不少的便宜。後來諸葛瑾和陸遜搭班子進攻襄陽,中途東吳的信使被曹魏截獲,相對於陸遜的處事不驚,諸葛瑾的表現就像一個「雛」……可以說,在諸葛瑾的一生中,幾乎從沒有過什麼大作為,因此,他和弟弟諸葛亮相比,還是有很大一段距離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很不起眼的人,卻被孫權信任有加,並委以重用,成了東吳政壇上的一個「不倒翁」。可以說,其地位甚至比東吳的重量級人物張昭、呂蒙、陸遜等還要穩固,最後官拜大將軍,領豫州牧,一生官運亨通,衣食無憂。因此,諸葛瑾雖然在政事上不如諸葛亮,但在官場上卻贏了他一大籌,不想不看不瞭解,讀完史料,細一分析,還真是嚇人一跳,原來老大諸葛瑾比老二諸葛亮精明多了,甚至可以說,諸葛瑾天生就是一個做官的料,他把人生和官場的哲學簡直研究到家了,不僅面善,脾氣好,還從不樹敵,廣結善緣,打仗我打不過你,但「求和」倒是有一手。
因此,諸葛瑾也算的上是一個高明的人。除此之外,他還被當成道德模範並廣為讚頌,據記載,諸葛瑾生母早亡,他父親諸葛珪就又娶了一個,但不久之後,諸葛珪去世,他們一家被親戚收養,而諸葛瑾也擔負起了照顧後母的責任,這種很容易遭人非議的事情,諸葛瑾卻處理得游刃有餘,還被做成了當時的範本。而諸葛瑾的妻子也是早亡,但他卻沒有再娶,後來雖然找了個妾室,但也沒有因為庶出的孩子有親媽撐腰,而對他們寵溺。想想,這麼會做人的諸葛瑾在某些層面確實要比弟弟諸葛亮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