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走曹操五萬兵馬 他們最後去了哪裡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借走曹操五萬兵馬 他們最後去了哪裡

對曹操軍隊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劉備能順利帶走曹操的五萬兵馬,關鍵因素還是在於兵符,古代的皇帝為了能更好的控制軍隊,而不讓軍隊淪為某個武將的私人軍隊,於是乎就發明了兵符,劉備當時是受到朝廷的指派,然後再領兵準備去剿滅袁術的,而這個命令也是經過曹操同意的。

對於這五萬士兵來說,見兵符就等同於見到了曹操,有誰敢不聽從指令,況且這些士兵也不知道劉備準備背叛曹操,就連曹操自己都不知道劉備是想趁機脫身。

兵符的重要性

兵符本來是皇帝發明出來便於自己掌控軍隊的,但是由於古代的信息閉塞,又不像現代社會一樣,有著各種媒體的傳播渠道,有的人可能就算是在皇宮當差,都不一定能具體認識皇帝是哪一個人,這個時候就只能通過特定的事物去辨別人物或指令了。

對於一支幾萬人的軍隊來說更是如此,曹操的這五萬人的軍隊裡面,可能除了幾個大一點的軍官外,其他的人也不會知道上層的權力鬥爭,所以他們只能聽從兵符的指令。

劉備是如何控制住這五萬軍隊的

大家都知道劉備能帶走這五萬軍隊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得到了漢獻帝劉協的支持,正好又有袁術謀反這個機會讓劉備有借口脫身。

劉備就是打著為朝廷平叛的旗幟領兵出征的,而曹操在名義上又是漢朝的丞相,劉備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控制這支軍隊了。

而劉備領兵出征後也確實是奔著袁術去的,這也就抵消了底層士兵對劉備使命的質疑,劉備在行軍的途中又找了個理由把曹操派來名義上是監軍,實則上是監視自己的朱靈、路昭二人給打發回去了,沒有了這兩個人,劉備就算徹底的掌控了這支軍隊了,在沒有其他將領制衡的情況下,這些士兵只能聽從劉備發出來的指令,況且劉備身邊還有關羽和張飛二人,以張飛的暴脾氣,哪個敢違抗將令,那還不得當場被張飛給教訓啊!

出來借的終究是要還的

劉備在成功擊殺袁術後,照理說他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他應該要帶著袁術的人頭和這五萬軍隊回去覆命了,如果劉備不回去的話估計手下的士兵也要開始質疑了。

劉備好不容易逃出曹操的手掌心,回去是絕對不可能再回去的了,但是他當時能去的地方也只有徐州,第一是徐州有根基,當年陶謙將徐州讓給劉備後,劉備把徐州治理的非常好,因為劉備的仁政,也讓徐州的百姓都非常依附劉備。

當時鎮守徐州的是曹操手下的大將車胄,於是劉備就帶著這支軍隊北上去徐州了,劉備去徐州的時候,他手下的士兵也不知道劉備是想背叛曹操,就連車胄都不知道劉備是來要自己的命的,車胄還主動開城迎接劉備的到來。

誰知道劉備等人騙開徐州城門後,關羽、張飛二人直接就將車胄斬殺掉,車胄一死,徐州城頓時是群龍位無首了,而徐州城內的士兵根本毫無防備,一看到主將被殺,而劉備還帶著這麼多兵馬,他們也不知道到底是車胄謀反,然後曹操派劉備來除掉車胄的,還是劉備謀反殺害了車胄。

而劉備帶領的五萬大軍對於這突然發生的一幕,可能也並不瞭解發生了什麼,他們也只能服從劉備的指揮,畢竟在不知道具體情況的時候,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劉備靠著騙、瞞、詐奪回了徐州城,劉備重新獲得對徐州城的掌控後,之前陶謙留下來的班底肯定是從心底服從劉備的,然劉備又得到了當地豪紳的支持,像糜竺、糜芳、陳珪、陳登等人作為徐州有名望的大族,都給了劉備很大的支持。

劉備在得到這些人的支持後,又重新募集了大量的士兵,這個時候那五萬兵馬就算已經知道劉備背叛了曹操,但是他們也做不了什麼。

第一是他們沒有一個靈魂人物能指揮這五萬人,只要沒有人把他們同時聯絡起來,那他們就無法單獨去反抗劉備,況且劉備現在又擁有了大量支持自己的徐州兵馬。

第二就是劉備在奪回徐州後,肯定會在各支軍隊中立即插入大量忠於自己的人,這樣就加強了對這支軍隊的控制,幾乎就將這支軍隊轉變成為了自己的軍隊。

但是劉備再次控制徐州的好景不長,曹操在得知劉備帶領這五萬軍隊殺害車胄又重新奪回徐州後,氣得肝腸寸斷,恨不得吃劉備的肉來解恨。

曹操隨即就親自率領大軍來討伐劉備了,面對曹操的討伐,劉備幾乎是毫無招架之力,很快就被再次擊敗了。

劉備再次敗給曹操的原因無非在於,第一:劉備用來抵禦曹操的主力軍,就是曹操的軍隊,這五萬軍隊必定不會真心實意為劉備賣命,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再次反水,還有甚著還會在劉備這邊充作曹操的細作。

第二點:劉備新訓練的士兵還沒有實戰經驗,可能都還沒有訓練完畢就要上戰場禦敵了,這樣的軍隊怎麼抵擋得住久經戰場的曹操的軍隊。

第三點就是徐州城本身就經歷過曹操討伐陶謙、呂布奪取徐州、曹操攻徐州的戰役,這對徐州的城牆和當城的人口都是很大的損害。

最後結論

就天時地利人和來說都是不利於劉備的,劉備靠騙來的這五萬軍隊,終究還是沒能成就自己的大業,而這五萬精兵在曹操再次打奪回徐州後,又回到了曹操的手裡,就連劉備的夫人和二弟關羽都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對劉備來說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