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一提起劉備總會想起電視裡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漢獻帝這個皇帝當得很是憋屈,基本上都是別人的傀儡。一開始劉協被董卓控制;被李傕、郭汜挾持;最終落到曹操的手裡,成為曹操號令天下的一面旗。在許昌的時候,劉協也曾經秘密組織反抗,但是以失敗告終。曹操在世的時候雖然沒有廢掉劉協自立為帝,但是也流露出想當周文王的想法,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最後他的兒子曹丕果然成了「周武王」。在曹丕的壓力之下,劉協將皇位禪讓給曹丕。不過曹丕對待劉協還算優待,封他為山陽公,待遇優厚,賜予「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的特權。曹丕甚至還說:「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
《三國誌》中記載,曹丕稱帝的時候,劉備聽到劉協被害的傳聞,信以為真,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之後在文武百官的擁立之下,劉備也稱帝改年。劉協雖然失去了帝位,但是還好好地活著,為什麼會出現被害的傳聞?劉備難道真的認為這個傳聞是真的嗎?
曹丕並沒有弒君,而是逼迫禪讓,之後還給劉協特殊的優待。他不可能對這件事藏著不說,更有可能的是在「禪讓」上大書特書;三國雖然處於分裂,但是國家之間也不是絕對封鎖的狀態。劉備身為一國之君,應該對魏國的政治變動有一定的瞭解。
所以說,劉備很可能明明知道劉協在世,卻讓他「被死亡」,然後自己順利稱帝。劉備以仁德著稱,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原因有三點。
第一,劉備本身就有宏圖大志,換句話說就是巨大的野心。劉備在年少的時候,曾經與其他人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羽葆蓋車是天子的儀仗。這就好比劉邦、項羽所說的「大丈夫當如是」、「彼可取而代也」,表露出對皇權的嚮往。
第二,蜀漢官員的勸進。這些官員跟著劉備打江山,不能說沒有匡扶漢室的志向,但是更多的還是一種建功立業的心理。劉備稱帝以後,他們的身份地位自然也就水漲船高。所以官員的勸進不僅僅是為了劉備,也是為了自己。他們的力量擰成一起,劉備也不能忽視。
第一,劉備必須繼承漢朝的正統性。劉協禪讓以後,理論上來講漢室已經由此滅亡。劉備為了破壞曹丕稱帝的法理性,利用皇室宗親的血脈,想在蜀國繼續延續漢朝。這個時候稱帝其實是劉備唯一的選擇。讓劉協「被死亡」也是因為表明不承認禪讓的態度和維護自己的正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