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一生可以說既是輝煌的,又是可悲的。他從一織席販履的窮小子,逆襲成為三國霸主之一,稱王稱帝,可謂是非常的輝煌了。但可悲的是,擁有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如此眾多三國風雲人物的他卻最早滅亡,未成完成大一統。
歷史學家評三國,很多人說劉備不該東征,結果導致被陸遜火攻兵敗,直接完成蜀漢偏安西南,成為三國最弱的國家。今天小編就劉備東征的問題簡單說下個人看法好了。
劉備為什麼非要東征呢?大多數人的看法是說關羽死於東吳,劉備為弟報仇心切,才不顧趙雲等人的反對執意東征。但其實大家應該知道,劉備闖蕩天下幾十年,絕對是個成熟、穩重的政治人物。一個成熟、穩重的政治人物是不會為了兄弟義氣將匡復漢室國家大事拋之腦後毅然東征的。
事實上,當時的形勢劉備一方確實有東征的機會。正是因為關羽在蜀國的影響力,所以他被東吳所殺,劉備也正好借此造勢,聚攏人心。即出師有名,又能提高將士士氣和伐吳的決心。
而東吳一方在當時也正是人才凋零的時期,沒了周瑜、沒了魯肅,連呂蒙都死了,此時不打更待何時。但是讓劉備沒想到的是,東吳又出了個陸遜。
三國爭霸誰都想擴大自己的勢力,劉備想一統三國,那必須打下荊州。而且當時劉備還不具備跟北方魏國一較高下的力量,那麼他只能通過兼併東吳來壯大自己,後面才能有實力跟魏國決戰。
所以,不光從哪方面來看,劉備藉著關羽被殺來發起東征的決策是沒有問題的,他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低估了對手,而且沒有瞭解地形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