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長阪坡一戰,是劉備最慘痛的失敗之一。當時劉備攜帶十幾萬百姓前往江陵,在長阪坡被曹操的五千鐵騎追上。由於百姓造成的混亂,使得劉備的軍隊被曹軍打得大敗。但是,在這一戰中,劉備手下的兩員將領卻脫穎而出,他們就是趙雲和張飛。趙雲在把劉備送出戰場後,又回去在亂軍中救回了劉備的家眷和劉禪。而張飛喝斷長阪橋,嚇退了曹操的追兵。趙雲因此從一名寂寂無名的將領,成為了天下知名的武將。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 趙雲奮戰長阪坡之謎。
趙雲在長阪坡之戰前,一直擔任著劉備的內衛,他主要的職責是保護劉備的安全。在趙雲的盡職盡責下,劉備多次遭遇險境,都有驚無險地度過了。尤其是在穰山之戰時,劉備遭到曹軍的圍追堵截,被逼得幾乎自殺。是趙雲挺身而出,前突後擋,使得劉備脫險。在混戰中,趙雲還殺死了原來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覽。
由於趙雲的表現主要是在保護劉備安全方面,這使得他的武勇並不被大家所知。但是,只要是金子,終究會發光的。在長阪坡之戰中,趙雲就以他出色的表現,震驚了天下。他以一己之力,將劉備的慘敗變成了一場凱旋。從此之後,趙雲的名字就成為了籠罩在魏吳兩國將領頭上的魔咒,讓他們聞風喪膽。
在《三國演義》中,對趙雲在長阪坡的表現有著精彩的描寫。趙雲在長阪坡殺入殺出數次,救出了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等人,誅殺淳於導、夏侯恩、晏明、鍾縉、鍾紳等五十多員著名將領,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在殺死夏侯恩的時候,還奪取了曹操的寶劍青釭劍。
不過,我們看這一場廝殺,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趙雲面對的敵人大部分都是沒有名氣的將領,唯一有點名氣的將領就是張郃。這個張郃昔日在穰山之戰中就曾經與趙雲交過手,是趙雲的手下敗將。這一次張郃趁趙雲救人心切,無意戀戰的機會,和趙雲交手。在看到趙雲連人帶馬顛入土坑後,又憑空躍出土坑後,大驚而退。
那麼,難道是曹營中沒有大將了嗎,只能眼睜睜看著趙雲殺進殺出?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我們可以看到,當趙雲來到長阪橋後,張飛掩護他撤退。曹軍的追兵隨後趕到長阪橋前,領頭的將領是荊州降將文聘,不一會兒,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人也趕到了長阪橋。
這些將領和趙雲所殺的那些「著名將領」不可同日而語。他們是曹軍中最高層次的將領,可以說,如果這些將領一擁而上,不要說趙雲,就連當年的呂布也不會是對手。當年的呂布在濮陽之戰中,就是和曹軍中的六位大將交手,雙拳難敵四手而敗走。趙雲如果和這九員大將交手,後果可想而知。但是,這九位大將為何除了張郃,其他人都沒有和趙雲交手呢?
二、 曹軍九位大將出工不出力的原因。
在這九員大將中,唯一和趙雲交手的就是張郃,他也是最積極與趙雲交鋒的人。他在穰山之戰中與趙雲交手,戰了三十餘合敗走。按理說,就算曹營中其他的將領不認識趙雲,張郃也該認識趙雲。可是張郃卻是追擊趙雲最起勁的將領。
這是因為第一張郃是這些將領中最後加入曹營的將領。他在官渡之戰中才加入曹軍,為了表現自己,他當然在各個戰鬥中一馬當先。在穰山之戰中,張郃雖然和趙雲交手時敗退,可他也守住山隘,堵住了趙雲的衝擊。只是在受到關羽、關平、周倉兩面夾擊下,才被殺退。可以說,張郃在心裡並不服趙雲,再加上張郃的夥伴高覽死於趙雲的偷襲,所以張郃一直想著報復趙雲。
因此,在這場戰鬥中,張郃發現了趙雲就尋找他決鬥。趙雲由於懷抱幼主,不能充分發揮自己武力,才奪路而走。張郃在追擊時,看到趙雲顛入土坑後,又臨危不懼,從土坑中平空而起,認識到了趙雲的真實水平。趙雲的這個操作,無論從膽識、能力以及人馬的默契上都處於上乘水平。張郃一見自知不是趙雲的對手,只得退下,不敢再與趙雲交鋒了。
至於文聘則是在追擊趙雲的過程中,距離趙雲最近的將領。文聘的武力並不算低,他在襄陽與魏延交手,兩人不分勝負。如果他和趙雲交手的話,也能夠支撐一段時間。只要他能夠糾纏住趙雲一段時間,其他的將領就會將趙雲圍住。這樣,趙雲懷抱幼主就很難脫身了。
但是文聘卻沒有這麼做。這是因為文聘是荊州的降將,雖然他受到曹操的器重和提拔,但是一時之間思想觀念還沒有轉變。他對於幫助故主的敵人,心中還懷著愧疚。因此在他遭遇劉備的時候,被劉備痛罵後就滿面羞愧地退走了。文聘連劉備都能夠放走,就更不要說放走趙雲了。
至於剩下來的這七員將領,他們不去和趙雲死拼的原因,無非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這些將領自重身份,不願意去和趙雲交手。趙雲雖然武藝高強,但是由於他的職務是劉備的內衛,沒有多少機會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所以,曹營中除了張郃之外,沒有幾個人認識趙雲。就算是在長阪坡之戰後,夏侯惇在博望坡之戰中,依然對趙雲十分藐視。
這些將領都是曹軍中的一流將領,他們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身份地位。當面對趙雲的時候,他們是不會去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將領交鋒的。更何況在穰山之戰中,這些將領中的許褚、李典和趙雲交過手,他們知道趙雲的厲害。由於趙雲武力超群,他們和趙雲交手,有可能喪命的風險。而戰勝了趙雲沒有什麼榮譽,戰敗了顏面掃地。這樣一衡量,這些將領就不會上前了。
第二個原因則是曹操下達的那個命令,趙雲所到之處,不得放冷箭,要捉活的。有了這條命令,那些大將就更不會上前了。這些將領大部分都是降將,他們知道曹操愛才如命的性格。如今曹操愛惜趙雲的人才,想要收服他為己用。那麼,無論誰傷害了趙雲,都會遭到曹操的埋怨。
可是如果不放冷箭,僅憑大家的武力,不傷害趙雲活捉他是不可能的。兩軍陣前刀槍無眼,曹軍將士對趙雲畏手畏腳,可趙雲卻毫不留情。曹軍的這些將領,很可能沒有捉住趙雲,自己反倒會受到傷害。面對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大家當然選擇了退縮。有了這兩個原因,大家也就不去拚命堵截趙雲了。
三、 曹操命令背後的深意。
曹操要活捉趙雲的命令,實際上成了趙雲的護身符,它保護著趙雲衝出重圍,回到了劉備的身邊。但是,曹操是當世有名的謀略家,他發佈的命令怎麼可能會僅僅包含一個意圖。在他的這個看似簡單的命令中,還有著更深的毒計在裡面。
我們看趙雲整個行動,曹軍中只是派出一些二流的將領來堵截趙雲,那些一流的將領則都跟隨在趙雲的身後。從書中看出,他們離趙雲並不遠,幾乎同時到達了長阪橋。如果從空中去看長阪坡的戰場,就會發現一個奇觀。那就是趙雲在前面拚命逃跑,而曹軍將士則在後面不緊不慢地跟著趙雲。
這就是曹操那道不許放冷箭命令的真實意圖。曹操的真實意圖就是要放趙雲逃走,他要放長線釣大魚,通過趙雲來找到他最大的敵人,劉備君臣的下落。在長阪坡戰場上,五千曹軍混雜在十幾萬百姓之中,想要找到劉備的下落,如同大海撈針。這個時候,趙雲的出現,無異於給曹軍帶來了指路的明燈。
曹操知道,只有跟著趙雲,才能追尋到劉備君臣的下落。為了防止部下誤傷了趙雲,中斷了線索,曹操才下達了那個不允許放冷箭的命令。這樣一來,如果能夠活捉趙雲,然後從趙雲的口中知道劉備的下落當然好。如果不能活捉趙雲,跟隨著趙雲也可以找到劉備。因此,在長阪坡戰場上也會發生那麼戲劇性的一幕,大家跟著趙雲向劉備方向移動。
我們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張飛在長阪橋擋住曹軍的追兵,這些追兵就會被趙雲引到劉備身邊。那麼劉備君臣的安危就堪憂了。因此,當劉備接過趙雲遞過來的劉禪時,不是表揚趙雲,而是出人意料的將他丟到地上。這是劉備對趙雲無聲的責備,對他不知道問題主次,辦事不謹慎的批評。
劉備對於家眷的安危並不上心。當年漢高祖能夠拋妻棄子,劉備有著高祖之風,自然也一樣毫不在乎。在長阪坡之戰時,對趙雲而言,劉備的安危才是他最應該負責的事情。可是當劉備暫時安全,還沒有完全脫離險境的時候,趙雲就不辭而別,去救劉備的家眷。雖然這是趙雲的忠心表現,可是他的做法欠妥,還險些給劉備引來了追兵。幸虧有張飛的阻截,曹操的毒計才沒能得逞。
結語:
長阪坡一戰中,趙雲多次殺入殺出曹軍陣營,救出了劉備的家小。在這一戰中,趙雲殺死了大批曹軍將士,但是卻沒有遇到幾個曹營一流將領。這些將領都和趙雲避而不戰,讓他得以衝出重圍,救出了劉禪。
這是因為趙雲當時名不見經傳,這些大將成名已久,不願意和趙雲交手,將自己的一世英名付之東流。再加上曹操下的那個不允許放冷箭,要活捉趙雲的命令,更是讓這些將領失去了和趙雲交手的興趣。勝了趙雲沒有榮譽,而且還有受到傷害的可能,而失敗了則顏面掃地。因此,這些將領對於活捉趙雲的任務就出工不出力了。
而且,曹操下達活捉趙雲的命令還有他的更深意圖。他想要跟隨趙雲,去找到劉備的下落。這樣一來,這些曹軍的將領就跟隨著趙雲,更不去和他拚命了。由於張飛在長阪橋的阻截,才讓曹操的計謀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