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劉備會用人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說劉備有慧眼會看人,像關張這樣沒於市井的奇才他都能發掘,這種言論的代表作品是黃易的《三國異俠傳》,賦予了劉備面相術這種法術或技能;另一種說法是劉備會籠絡人心會收買人心,像趙雲這樣在公孫瓚下面好好賣力的一個傑出青年,僅僅因為被派去送他,一路上被他的言行鼓惑得就想跟他走了,如果不是劉備自己拒絕恐怕不用等公孫瓚死掉趙雲就已經歸順他了——這也正是大耳的手段所在,挖了你牆腳還不留下罪名,還給趙雲留下個仁義的好印象,高!實在是高!
還有一種說法是劉備會感動下屬,動不動就鼻涕眼淚一起出來,所謂哭出來的江山不無道理。弱的時候哭讓你覺得他可憐,這麼捨棄他有些不忍心;強的時候哭又會讓你覺得他心軟挺有人情味,其中「長阪摔阿斗」那齣戲的精彩演技更是為他的仁義形象大大加分;又有一種說法是劉備懂得體諒下屬,能夠寬容下屬。張飛的火暴脾氣,關羽的驕傲自負,龐統的相貌醜陋他都可以原諒,取其所長容其所短,不像曹操那樣性子急,一不開心就要殺要砍的,給人伴君如伴虎的感覺。
而另一方面,他的公關宣傳工作也非常到位。他懂的包裝並宣傳自己,除了經常做些善事用些小舉動收買人心之外還懂得把這些信息散播出去,從而在全國範圍樹立起自己的仁義形象,並將這種形象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試想,「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那樣信息封閉的時代他是如何讓自己仁義的名聲從河北從到華中,又從華中傳到江東和西蜀,連在西北那樣落後地區的馬超都能說早聽過他的仁義,談何容易?他是如何辦到的?看看諸葛亮訪問東吳時那次成功的外交活動中,他一共幾次提到大耳仁義?數數舌戰群儒時的談話記錄就不難知道了!假設他的所有外交代言人,包括簡雍孫干之流每次出訪或者接見外交友人時都這樣時刻把這種形象掛在嘴邊,他的仁義大名如何不傳遍天下?!
當人,劉皇叔其中的種種仁義之舉有些是作者按照表劉貶曹的思想進行創作的,因此讀三國時我們就會看到這個仁義無雙的劉皇叔,用種種仁義之舉籠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