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著名將領於禁為什麼投降 五子良將於禁怎麼死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著名將領於禁為什麼投降 五子良將於禁怎麼死的

於禁為什麼投降

於禁,作為魏軍的五子良將,有名的左將軍,卻晚年節操不保,在魏國與蜀國的戰爭中,為了救助曹仁,同龐德一起與蜀國的第一大將關羽陣前對壘,慘敗於關羽,當時龐德因誓死不降,被蜀將關羽斬立決,同為魏國的大將,於禁卻不同於龐德做法,臨陣投降於關羽,降於蜀國。

為何於禁在同伴龐德被殺後,沒有立即追隨龐德而死,相反卻放棄節操,老來背叛曹操,背叛魏國呢?其中是否有著大家不知道的隱情?翻閱歷史,得知當時與關羽對戰時,於禁不敵於關羽,於禁手下士兵有三萬之眾,可以推斷於禁的投降必定與這些士兵有關,接下來咱們從以下層面來進行分析。

第一,從於禁的個性來分析,他是一個武人,既然選定了曹操為其主公,若曹操沒有任何對不住、怠慢於禁之處,於禁萬不可能臨陣投敵的。

第二,於禁曾經陣前斬殺過昌豨,昌豨何人?昌豨與於禁也曾是老相識,並曾經有一定的交情,昌豨初因對戰失敗被魏國俘虜而投降於曹操,曹操真心對待他,但後期昌豨抓住機會卻臨陣反戈。於禁這時候對待昌豨的態度為何呢?於禁活捉昌豨後,並沒有將其交給曹操,為其求情,而是根據軍中法紀規定,將昌豨斬殺於曹軍軍營前,昌豨死後,於禁痛苦流涕,可見他的心裡是極其痛苦的。但即便如此,對待叛亂者,於禁的態度是相當明確的,所以在於禁的心理,他是不贊同臨陣投敵行為的。

綜合上述兩點,於禁投降必是為了保全三萬戰士,寧願自己一生背上這洗不脫的污名。

於禁怎麼死的

魏國左將軍,於禁死於何時,死於何地,為何而死?其實於禁是病死的,雖然這個死因只是短短的幾個字,但是導致于謙病死的因素卻不少,概括地說,這些因素主要有三點。

於禁是死於自己的羞愧之心,也是死於魏國大臣們的指指點點,更是死於曹丕的刻意羞辱。於禁之死,也算是史上絕無僅有的死法,非戰非病,真應了那句種何因得何國話了。

第一,於禁晚來失節,為了救助曹仁,與蜀將關羽決戰於樊城,因暴雨連連,樊城遭遇水災,魏軍不擅長水戰,被關羽打敗,龐德寧死不屈,關羽怒將龐德斬於陣前。作為老將的於禁,在眾人眼中鐵骨錚錚、忠心不二的於禁卻還不如龐德,投降於關羽,這真是跌破了眾人的眼睛,曹操對於禁大失所望。投降後的於禁被關羽關押在蜀國的荊州地。

第二,當關羽死後,於禁通過吳國孫權幫助回到了魏國,於禁可謂是歷經了多番波折才回到母國,當時的魏國的君主已非曹操,而是曹丕了,於禁見到曹丕後痛哭不止,曹丕稍加安慰,但從此後不論於禁走到何處,均感覺背後有人戳著他的脊樑骨,指責他的賣國賊,指責他有何顏面回到魏國。於禁在魏國的日子可謂是如履薄冰,謹小慎微。

第三,如果說魏國大臣們對於禁的指責是他的催命符,那麼魏國主君曹丕對於禁的暗暗指責則是送於禁歸西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曹操忌日當天,於禁請求去曹操墓碑前拜祭,曹丕應允,但卻命人將於禁降敵,龐德不屈的場景畫成了畫像放於曹操墓前,於禁來到曹操墓前,羞愧不已,暗自垂淚,感覺到已沒有苟活於世的必要了。

幾日後,於禁便發病而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