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前偷偷留下一人,這個人到底是誰?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死前偷偷留下一人,這個人到底是誰?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無論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在正史《三國誌》中,魏延都是蜀漢後期在軍事上的中流砥柱。但根據小說的說法,魏延因「腦後有反骨」,並不受諸葛亮信任。諸葛亮死後,更是秘密派遣馬岱作為內應,一刀砍死了意圖反叛的魏延。

在真實的歷史上,諸葛亮在臨終前確實留下了一個暗樁,他不僅用計除掉了魏延,還誅殺掉蜀漢的另一個隱患——楊儀。

在諸葛亮的南征北戰的過程中,魏延和楊儀是他不可替代的左膀右臂。魏延,他出身低微,被先帝劉備拔擢於行伍之間,曾官拜漢中太守,有萬夫不當之勇,有獨當一面的能力。而楊儀,乃是蜀軍中數得著的後勤專家,他能快速的「規畫分部,籌度糧谷」。同時還能幫助諸葛亮制定軍法,維持紀律。

雖然魏延、楊儀皆為才華橫溢之人,但令諸葛亮苦惱的是,兩人皆眼高於頂、恃才傲物,進而心胸狹窄。由於性格上的衝突,導致魏延和楊儀關係非常糟糕。在軍事會議上,楊儀經常憑借口舌之利譏諷魏延。魏延雖然說不過楊儀,但是卻敢直接動刀子,嚇得楊儀淚水漣漣。

對於魏延和楊儀的爭端,強如諸葛亮都無法調和,只能憑借自己的威權,勉強壓住了兩人的內訌。因此,魏延和楊儀雖然有才,但均為影響蜀漢軍國和諧、平穩的定時炸彈。對於這一點,甚至連東吳孫權也看出來了。

在一次酒宴上,孫權就曾對蜀漢使節費禕說:

「告訴諸葛丞相,貴方的魏延、楊儀均是牧豎小人,雖然有點雞鳴狗盜之才,但終究上不了檯面。諸葛丞相活著的時候,他們或許會很消停,如果丞相一旦不在了,這兩傢伙必定造反。因此,我希望你們早作打算!」

對於孫權的說法,費禕卻以沉默應對,但是他的副手董恢卻坐不住了,「如今曹魏勢大,不得不任用這兩個小人,總不能因為江上風波大,就把船槳丟掉吧!」言下之意就是,諸葛亮早就知道魏延、楊儀不是啥好人,用他們不過是權宜之計。從更深層次來分析,諸葛亮恐怕對自己的身後事已經早有安排,根本無需孫權費心。

那麼諸葛亮在身後會如何應對魏延和楊儀呢?其關鍵實際就在這個費禕身上。費禕不僅是諸葛亮的托孤重臣,同時也是計除魏延、楊儀的秘密特工。

費禕,字文偉,他出身不算太高、資歷非常淺,但與諸葛亮有著非比尋常的關係。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後,百官曾出城數十里相迎。諸葛亮不僅沒有怎麼理睬眾人,反而見年紀最輕的費禕請入自己座駕中,使得眾人「莫不易觀」。在筆者看來,費禕從很早時候起,便成為諸葛亮安插在群臣中的暗樁,負責監視百僚。

從表面上看,費禕忠厚老實,和誰都說得上話。因此在楊儀和魏延發生衝突時,費禕總是那個做和事佬的人。因此《三國誌》評價:

「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禕匡救之力也。」

也就是說,魏延和楊儀能勉強和平共處,都是費禕匡救之力。

但是諸葛亮死後,費禕對於魏延和楊儀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首先,諸葛亮遺命楊儀統領全軍,帶領士卒們撤軍,令魏延斷後。然而魏延不服楊儀,不僅拒絕了退兵的命令,而且想要奪取兵權,繼續北伐。

在這節骨眼上,費禕出馬了。他先是假意支持魏延的「繼續北伐」計劃,並說:「楊儀,刀筆吏也,不會打仗,到時候肯定無法違抗你的命令」。在穩住魏延後,費禕奪馬而逃,將魏延的虛實全部告知了楊儀。在獲取重要情報後,楊儀果然取得了優勢,使馬岱順利斬下了魏延的腦袋。

魏延死後,作為維護政治平穩交接的楊儀又成了禍患。原來,楊儀自負其才,因為自己一定能成為諸葛亮的繼承人。誰知諸葛亮認為楊儀心胸狹隘,無宰相之才,因此命蔣琬繼承了自己的相位。

對於這樣的安排,被完全架空的楊儀怨言不斷乃至於指天罵地,眾同僚皆不願與其交往,唯有費禕與他「關係良好」。一日,費禕到楊儀家做客,誰知楊儀卻說:

「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也就是說,丞相去世,我若舉兵投靠魏國,哪會落到今天這般田地?我懊悔啊!

然而出乎楊儀意料的是,費禕這位「知心小弟弟」本就是幫助諸葛亮盯梢魏延、楊儀二人的暗樁。對於這一點,老謀深算的孫權看出來了,但是魏延和楊儀卻完全沒有注意到。

楊儀說出這番大逆不道的話後,費禕立即向後主劉禪告密,而楊儀也因此被剝奪一切官職,最終死在了流放地。

由此可見,費禕的城府和腹黑簡直深不見底,強如魏延和楊儀都受到了他們的蒙騙。雖然楊儀、魏延皆是人才,但沒有諸葛亮的制約,兩人難免會犯上作亂。若造成蜀漢內訌,導致魏、吳交侵,乃是得不償失的。因此,諸葛亮、費禕計除二人的奇謀,維護了蜀漢未來30年的穩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