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秦宓辯張溫,不僅是兩個文人之間的較量,還是兩個國家的較量,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面對北方曹操的強大,吳蜀又一次結盟。結盟後,東吳派張溫出使蜀漢,以加強兩國關係。張溫的出使很順利,在即將返回時,蜀漢舉行送別宴會,文武百官都來為他餞行。眾人都到了,就缺秦宓一個人。諸葛亮幾次派人去催。
什麼人這麼講究?值得諸葛亮這麼催促都不來。張溫很好奇地問「秦宓是什麼人?」諸葛亮告訴他,是益州的文人學者。文人學者也這麼牛?張溫滿懷好奇,他倒想看看,秦宓是個什麼人。
秦宓姍姍來遲,不過還是來了。既然是文人學者,那張溫倒要向他討教討教了。說是討教,其實是想問難他一下。誰讓他這麼牛。
張溫首先發問,「您學習嗎?」
秦宓呵呵一笑,「五尺高的孩子都學習,您又何必小看人呢!」
張溫一拱手,「既然這樣,在下就討教討教。請問,天有頭嗎?」
「有頭。」秦宓很肯定的回答。
「頭在何方?」
「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以此推斷,頭在西方。」
張溫接著問,「天有耳朵嗎?」
秦宓說,「天高高在上卻能聽到地下聲音,《詩》說:『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如果天沒有耳朵,它用什麼來聽呢?」
張溫又問,「天有腳嗎?」
「有。《詩》云:『天步艱難,之子不猶。』如果上天沒有腳,它怎麼行走?」
看這些問題都難不倒秦宓,張溫又拋出一個難題,「天有姓嗎?」
秦宓很肯定地回答:「有姓。」
「姓什麼?」
「姓劉。」
「您怎麼知道?」
「當今天子姓劉,因此我知道天姓劉。」當今天子,蜀漢的天子,秦宓這一回答可以稱得上愛國者。
張溫作為東吳使者,也不甘示弱。他接著拋出最後一個問題,「太陽誕生在東方吧?」東吳在蜀漢東邊,這個問題,不就是暗含了東吳是太陽,是希望,是明天嗎?
秦宓當然聽出張溫的話中有話。他微微一笑,「雖然它誕生在東方,但最終歸宿卻在西方。」西蜀,就是秦宓所在的地方。
張溫和秦宓兩人的一問一答,有如山中的回音,應聲隨出,尤其是最後兩個回答,既巧妙地回答了問題本身,又保住了國家的顏面。直到最後,張溫也沒有難倒秦宓,反而對秦宓的才思敏捷十分敬服。
這一段是《三國誌秦宓傳》中的記載,秦宓關於天的辯論,不僅體現了他的才思,也表現了古人對於天體、宇宙和萬物的認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