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劉備入川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當時董卓之亂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在這樣的情況下,天下群雄割據。在這時候,根據當時的情況來說,只要你佔領一個州,你就是土皇帝,我佔領一個州,我就是土皇帝。換句話說,這時候誰都是可以稱帝的。
在我的地盤裡,我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在你的地盤裡也一樣。由此說來,能夠稱帝是非常「簡單」的,這時候的局面有點像春秋戰國,到了之後的赤壁之戰後,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東漢末年時期,出現了亂世的局面。
在這樣的情況下,亂世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每一個割據的群雄都是具有野心的。每一個割據的諸侯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在當時來說,一個諸侯可能今天還存在,明天就不存在了。不確定的關係,帶來的是更多的不穩定性。
由此說來,很多東漢末年時期的人才是不斷跳槽的。比如郭嘉、程昱都是幾易其主,這些人跳槽原因很簡單,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因為在原來的主公那裡得不到重視。在東漢末年時期,各個武將和謀士參謀不斷的跳槽,這讓各個諸侯的關係也變得微妙。
劉璋是東漢末年的諸侯之一,在當時來說,劉備沒有什麼資本與劉璋對立。可是,在關鍵時刻,劉璋竟然邀請劉備入川。時至今日,人們對此仍然是不明白的。從明面上來說,劉璋讓劉備入川,是為了抗擊張魯,可是從根本上來說,絕不是如此。
想侵略西川的張魯集團,其前身就是劉璋集團中的小集團。在當時來說,劉璋是想要靠攏曹操的,畢竟當時曹操的勢力已經擴大。可是此時的曹操對劉璋很不尊重,畢竟曹操的勢力擺在那裡。劉璋想要拉攏曹操,便派出了張松作為使者。
可是曹操的態度讓張松感到了恥辱。張松在回程中遇到了與曹操同樣名滿天下的劉備,在曹操的輕蔑下,張松決定投靠劉備。於是就有了劉璋拉劉備入川的事情。在當時來說,劉璋沒有能力駕馭益州的部下,這一點通過張松就可以看出。
最重要的就是劉璋無法彌補益州內部不同派系間的裂痕。假如這種情況不斷的持續,那麼劉璋無疑就是下一個張魯、趙韙,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璋才會拉攏劉備。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挾外自重威懾內部不滿,另一方面對劉備保持戒備。
面對劉璋的邀請,諸葛亮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就是「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當時的劉璋肯定是知道劉備的野心。可是劉璋萬萬想不到,「思得明君」用在劉璋的部下上最為合適。劉備與之決裂、雙方大軍相抗之後,劉璋的大將開始投靠劉備。
當時的張松一直充當了劉備的內應。這一點是劉璋萬萬想不到的。蜀中宿將孟達一見到劉備便成了劉備的大將、謀臣法正一出成都便成了劉備的軍師、據守成都門戶綿竹的李嚴成了劉備的心腹大臣。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璋根本沒有了戰鬥力。
劉璋當時的心就是防備蜀川本土士族,這就直接造成了劉璋部下的不合。可問題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璋竟然不懂得籠絡人才,反而是將這些人才轉手「送」給了他人。劉璋集團內部人心離散非常嚴重,因此他更恐慌本土軍民或其他士族將帥的反叛。
劉璋的失敗,最為重要的一個人就是張松。當時的張松給劉璋灌輸「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的想法,於是劉璋手中的謀士參謀和武將紛紛投靠了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