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孫策為何傳位給孫權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三國孫策傳位給弟弟孫權,而孫權不傳給自己的侄兒是為什麼?
小霸王孫策顧全大局傳位孫權
從中國封建制度的世襲制「父死自續,兄終弟及」的特點看,孫策去世時傳位給自己的嫡長子比傳位給孫權更加名正言順。但從當時的社會環境來看,傳位給弟弟則更有利於江東發展。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下面有4個弟弟,孫權是他的二弟,除此之外還有孫翊、孫匡、孫朗,孫權18歲,孫匡、孫朗年齡稍小,但孫翊已經16歲了,史書上說他「性似策」,性格非常像孫策,張昭等人認為孫策「當以兵屬」之,但孫策最後把印綬交給了孫權,眾人當時都感到吃驚。
受傷後孫策對自己之前的不足有了清醒的認識,孫翊的性格太像自己,孫策不願意讓自己的悲劇在他身上重演。相比而言,孫權的戰績雖然不突出,之前帶兵還連打敗仗,但他的優點是「性度弘朗,仁而多斷」,能「親賢貴士」、「善於任使」,如果他接班,更能以相對柔性的姿態協調江東內部,彌補之前的裂痕。
孫策臨終前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打仗,你不如我;舉賢任能,我不如你。這些話裡體現出孫策對自己的反思,也有對孫權的期待。
孫權有政治資本
孫權曾經到荊州劉表那裡,要回孫堅的遺體。這使得江東的那一班大臣對年幼的孫權刮目相看,而且孫權展示了極大的政治天分。連孫策都另眼相看,覺得孫權能力要比自己突出。
孫策如果傳位給兒子,他兒子壓制不了一批大臣
首先就是周瑜,孫策兒子對付不了,而且面對朝野利益關係。孫策兒子沒有應對的手段,沒有政治資本。
而且最壞的結果就是,大臣擁戴孫權結黨營私,一旦這種勢力形成,那麼江東局勢將不穩。周瑜念在與孫策之交,很可能會成立另外一個集團來保衛孫策兒子,但是由於孫策兒子能力不突出,周瑜將掌控實權。
孫策知道弟弟絕非等閒之輩,只有在孫權手裡才可以報殺父之仇
孫策從孫權隻身一人趕赴荊州,從劉表那裡要回父親遺體開始。孫策心裡其實就已經知道了,孫權絕非是等閒之輩。
總結:事實也證明了孫策的眼光,孫權繼位後江東政局非常不穩定,更有官員公然通敵謀反,孫權以張昭為師傅,以周瑜、程普等舊臣作為統帥,平定了叛亂穩定了局勢,並且最終在「三分天下」中佔有了一席之地。可以說和當初孫策的選擇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