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為何沒有拿得出手的人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為何沒有拿得出手的人才?

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疑問,為什麼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除了一個姜維之外,沒有任何一個能夠拿得出手的人才呢?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真正的歷史上,蜀漢晚期的人才危機要比《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更加嚴重,在劉備去世的時候,蜀漢就已經沒有多少「人才」了。諸葛亮時期只提拔過馬謖一個人才,馬謖在被提拔後不久,便因為戰敗被諸葛亮殺死。除了馬謖之外,蜀漢年輕一代的人才就只剩下了魏國的降將姜維。

諸葛亮北伐時期幾乎武將可用,《三國演義》中的關興、張苞都是虛構出來的人物,真正跟隨諸葛亮進行北伐的大將只有趙雲和魏延。趙雲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不久便去世了,趙雲去世後,蜀漢的著名將領只剩下了魏延一個人。劉備一向有仁義的好名聲,諸葛亮也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蜀漢出現人才危機呢?

蜀漢出現人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是由於蜀漢的先天條件不足,東漢時期的主要人才都聚集在關中地區。而關中地區恰好是曹魏的領地,所以曹魏從建立一直到滅亡,從來都沒有缺少過人才。蜀漢佔領的巴蜀地區屬於偏遠荒涼之地,人口數量還不到曹魏的1/5,人才數量更是要遠遠遜於曹魏。

除了蜀漢的先天條件不足外,劉備和諸葛亮在任用人才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缺陷。蜀漢是三國中最注重門第出身的一個政權,蜀漢的大部分官員都是士族出身。劉備一直偏向士族,趙雲跟隨劉備二十多年,還不如馬超的官職高。許靖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小人,劉備卻讓他做了三公。到了蜀漢滅亡的時候,蜀漢的官員只有兩種出身,一種是從曹魏投降過來的將領,還有一種是蜀漢早期大臣的後代。

蜀漢朝廷的這種任用官員的模式,注定了蜀漢無法獲得大量的人才。雖然曹魏在任用官員的時候也注重門第出身,但是曹操曾經提出過「唯賢是舉」的口號,招納了大量出身不高,但是能力較強的人才。實際上東漢時期的士族基本都生活在曹魏境內,即使曹魏像蜀漢一樣選拔人才,也能夠獲得大量的人才供給。

東吳選拔人才的方式和蜀漢相似,但是東吳選拔的人才都是江東當地的士族,可供選擇的人數非常的可觀。而蜀漢境內的士族人數本身就少,蜀漢的士族還分為了三個派系。蜀漢的士族分為東州集團、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劉備最器重的就是荊州集團,諸葛亮也屬於荊州集團中的成員,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都是受打擊的對象。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的人數眾多,卻始終沒有受到過重用,蜀漢的諸葛亮、蔣琬、費禕全都是荊州集團的人,益州本土的官員很少能夠進入中樞機構。

蜀漢境內的益州士族對蜀漢政權並沒有任何好感,到了蜀漢快要滅亡的時候,益州集團和東洲集團紛紛勸說劉禪投降,不願意為蜀漢賣命。而在蜀漢滅亡的時候,由於荊州集團的第二代人不給力,蜀漢的三名主要將領張翼、廖化、姜維的平均年齡超過70歲,蜀漢的年輕將領基本都是跟隨劉備創業的那些人的後代。蜀漢十多次北伐不能成功,最終成為三國中第一個滅亡的國家,同蜀漢選拔人才制度的問題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