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字伯言。東吳著名將領,曾經是東吳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在奇襲荊州白衣渡江之時頗用奇謀,在火燒連營、大戰夷陵時頗用其智。那時的孫權曾依仗他為江東的肱骨之臣。不過在此以前,陸遜曾經很低調。
陸遜本是個默默無聞的書生,他的父親叫陸駿,曾經擔任過九江縣的都尉,也就是九江縣的公安局長,在當時屬於微末小官,根本不值得一提。陸遜十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不久,祖父陸康也死了,其實陸康死於孫策之手。當時陸康任廬江太守,而孫策在袁術手下效力,袁術唆使孫策派兵攻打廬江,陸康怎是孫策的對手。陸康死後,陸遜,年僅十二歲的陸遜一下子成為這個家庭的主心骨。
其一,不事張揚,默默無聞。儘管陸遜年齡很小,但是風雨的浸染讓陸遜學會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本事,而且他的家族名人輩出,他的叔父陸績比較柔弱,儘管也和陸遜年齡相差不大,卻是當時著名的學問家,曾經也做過文職,陸遜的表兄顧邵是顧雍的長子,在那個時候,顧家和陸家都是東吳的名門望族。陸遜注定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他不喜歡張揚,不喜歡吹噓自己,只是喜歡默默的做事。
其二,牛刀小試,入贅豪門。孫策死後,孫權繼承父兄之基業。開始廣納賢士,二十一歲的陸遜應召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歷仕東、西曹為令史;不久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緩和了災情,因此深得民心。這只是牛刀小試,但孫權卻發現陸遜是個人才,不久為了拉攏陸遜,便讓自己哥哥的女兒下嫁給陸遜,從此陸遜成為江東統治集團的主要人物。
其三,疑兵之計,平定山區。陸遜天生就是喜歡打仗的好手,而且往往是不費一兵一卒的。這就需要謀略。當時丹陽一帶的居民在曹魏軍事力量的威逼利誘之下,有很多人都紛紛投降。陸遜帶去的兵馬較少,敵我懸殊。但陸遜採用多插旌旗牙幢、分佈鼓角、夜裡派人潛入山谷吹號擊鼓等疑兵之計,很快擊破對方武裝。勒令各山區越族居民遷徙到平原地區,編入戶籍,種田納賦,從中挑選強壯者從軍,得精兵萬餘,使東吳統治得以加強和鞏固。
其四,投其所好,暗中下套。陸遜的軍事才華孫權是看在眼裡,喜在眉梢。不過,當時有著名將領周公瑾等,陸遜一直在後防。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不久,蜀漢大將關羽戰曹仁、斬龐德、擒於禁,威震華夏,江東孫權也大為恐慌。不過陸遜找到當時的守將呂蒙,說:「羽矜其驍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於我,有相聞病,必益無備。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見至尊,宜好為計。」因此陸遜和呂蒙聯合演起了雙簧。此舉逼得關羽敗走麥城,荊州自此成為孫權的掌上玩物。
其五,臨危受命,擊敗劉備。孫權殺死關羽,為自己帶來了禍患,不久,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興師動眾,進犯東吳。危急中,陸遜成為東吳統帥。儘管他早年立下大功,卻很低調,因此在當時仍不知名。不可一世的劉備絲毫沒把他放在眼裡。當蜀軍頻繁挑戰,吳將皆急欲迎擊時,陸遜耐心勸止,堅守不出,欲使蜀軍師老疲憊。陸遜說:「備舉軍東下,銳氣始盛;且乘高守險,難可卒攻。攻之縱下,猶難盡克,若有不利,損我太勢,非小故也。今但且獎厲將士,廣施方略,以觀其變。若此間是平原曠野,當恐有顛沛交逐之憂;今緣山行軍,勢不得展,自當罷於木石之間,徐制其敝耳」。諸將不解,以為陸遜畏敵,各懷憤恨。但是接下來的事實卻讓人刮目相看。陸遜命水軍封鎖長江,孫桓扼守夷道,將蜀軍分割於大江東西,遂行各個擊破。吳軍繼施火攻,火燒聯營40餘寨,蜀軍死傷慘重,蜀將杜路、劉寧投降,都督馮習及沙摩柯被殺。劉備敗退至馬鞍山,依險據守。陸遜即集中兵力,四面圍攻,蜀軍土崩瓦解,被殲數萬。劉備趁夜突出重圍,後衛將軍傅彤戰死。劉備逃奔秭歸,令在險道上焚燒鐃鎧,以阻塞吳追兵道路。蜀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見蜀軍損失之大,失敗之慘。吳軍獲勝後,諸將這才對陸遜大為佩服。
其六,不慌不忙,從容撤軍。陸遜對當時的形勢瞭如指掌,夷陵之戰後,他知道如果乘機把進攻益州,一定會得不償失。因為曹丕並不是真心幫助自己。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曹魏的兵力最強。曹丕坐山觀虎鬥,一旦有可乘之機,肯定會乘虛而入。於是果斷的下令窮寇勿追,讓劉備退回到白帝城。不過劉備羞辱交加,自此一病不起。然後主動與蜀漢示好,並且智退曹魏的軍隊。
從此,陸遜在江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名聲大振。後來被任命為東吳丞相、大將軍。陸遜由於功勳卓著,在東吳裡,享有崇高威望,他是東吳著名的四英將之一,和周瑜相比,他比周瑜更有計謀;和魯肅相比,他比魯肅更英明神武;和呂蒙相比,他比呂蒙更加胸襟寬廣、做事穩重,且有先見之明。江湖曰:關羽世之虎將,當時人莫敢仰視,曹操也從心裡對之敬佩三分,畢竟水淹七軍的神話讓人無法複製,以致曹操甚至要遷都;劉備當世英雄,連曹操都曾在青梅煮酒中大加讚賞,不過火燒連營七百里,徹底斷送了劉備的江山夢。這兩個人在當時絕對都是重量級的人物,可是頃刻間煙消雲散,讓人歎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