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當時局勢,孫權偷襲荊州後一心進圖蜀地,曹魏又取了上庸三郡,劉備以一敵二,元氣大傷,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壓力。因此,改變孤立局勢,至少緩和與一國的關係便成為劉備集團的當務之急。不難發現,雖然曹魏勢力龐大,但此時對劉備造成直接軍事威脅的恰恰是孫權。
反觀曹魏,自從漢中之戰、荊州事變後,其與劉備劃秦嶺為界,基本脫離了接觸,雙方的矛盾主要是漢賊不兩立的政治名份之爭,並沒有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迫切性。
站在建安二十五年的當口,孫劉矛盾無可緩和,曹劉矛盾卻有緩和餘地。如此,劉備師法魯肅弔喪劉表的故智,向曹丕搖橄欖枝也便在意料之中了。
曹劉之間惺惺相惜,最關鍵的就是他們都是非世家出身:劉備不用講,曹操他爹夏侯嵩做了權宦曹騰的養子,黨錮之亂時給宦官當走狗,倆人都是被正統士族瞧不起的。兩人如果在治世時很可能成為朋友,況且這個時候劉備也年紀不小了,人越老越容易感情用事,他亦有同悲之感吧。
至於曹丕斬使的動機,《魏書》也說得很明白,就是兩家積怨太深,厭惡劉備藉著曹操之死賣好。曹丕此人感情用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可以說是個不怎麼合格的政治家。
劉備在漢賊不兩立的態勢下通好,意味著主動低頭,在大義名份上再難與曹丕爭衡,這真是天上掉下的大禮包,白撿的政治便宜,末了被曹丕腦殼一熱,砍得乾乾淨淨。只能說曹操在立儲問題上三番五次偏向於曹植自有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