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來說一說諸葛亮三大衣缽傳人:一個英年早逝,一個紙上談兵,一個得其真傳。
世人皆知死難於綿竹之戰的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其實在諸葛瞻之前諸葛亮還有一位兒子諸葛喬,不過諸葛喬非諸葛亮親生子,而是其兄長諸葛瑾的次子,很早就過繼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對諸葛喬視如己出,諸葛喬原來的表字是仲慎,過繼後諸葛亮特意將其改為伯松,明顯是把諸葛喬當作嫡長子來看(古代伯仲叔季這樣的表字排序只有嫡子才有此待遇,從中也能看出諸葛亮盼子心切),所以他對諸葛喬的要求也很嚴格,不僅經常把他帶在身邊言傳身教,而且還讓諸葛喬和普通士兵一起參與督運軍糧等艱苦工作,很明顯的是把他當作自己的衣缽傳人來培養的。
可惜諸葛喬英年早逝,《三國誌》記載諸葛喬死於建興元年(223年),時年二十五歲,陳壽對諸葛喬的評論是:「與兄元遜俱有名於時,論者以為喬才不及兄,而性業過之」,認為他才能不如其兄長諸葛恪(諸葛恪是諸葛瑾的長子)。
馬謖
有理由相信馬謖是諸葛亮看中的第二個衣缽傳人,這是因為:第一,「馬氏五常,白眉最良」,馬謖雖然比不上其兄馬良,但是馬氏五兄弟名聲在外;何況馬良和諸葛亮關係相當好,本人又死難於夷陵之戰,於情於理諸葛亮都會對馬謖另眼相看。
第二,諸葛亮對馬謖的才能極為認可,《三國誌》記載馬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第三,諸葛亮悉心教導的第一個衣缽傳人諸葛喬英年早逝於223年,也就是劉備病死白帝城和劉禪登基的同一年,諸葛亮一身本事肯定要尋找個合適的傳入,此時33歲正值壯年之時又深受自己看重的馬謖無疑是個合適的人選。
所以即便劉備臨終前曾告誡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但是諸葛亮仍然是」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諸葛亮之所以任用馬謖駐守街亭,其實就是想要重點培養馬謖;可惜的是馬謖沒有學到諸葛亮的精髓,他可能是一個出色的參謀人員,但是只會誇誇其談和紙上談兵,卻並非一位合格的統兵大將,可惜了諸葛亮的一番心血。
真正得到諸葛亮真傳的是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投降的姜維,姜維投降後不久馬謖被殺,此時的諸葛亮已經48歲了,之前悉心教導的兩個衣缽傳人也先後去世,所以諸葛亮對姜維可謂是寄予厚望,他對姜維的能力也是讚賞有加:「「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認為姜維比馬良還厲害,除此之外諸葛亮對姜維軍事上的能力也很認可:「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當時蜀漢人才凋零,參謀人員和統兵大將或許有不少,但是像姜維這樣文武全才者卻是鳳毛麟角,諸葛亮感到很欣慰在他將近五十歲之時終於遇到一位稱心如意的衣缽傳人,所以他言傳身教把畢生所學都傳授給了姜維,當然姜維也沒辜負諸葛亮的悉心培養,不僅得其真傳,而且先後十餘次北伐中原,是蜀漢秉承諸葛亮遺志最徹底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