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前後期投降的人基本都沒事 曹丕為什麼會蔑視於禁投降關羽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前後期投降的人基本都沒事 曹丕為什麼會蔑視於禁投降關羽

對於禁頭像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三國時期投降的人基本都沒有什麼事情發生,於禁投降為什麼會被曹丕蔑視?於禁被蔑視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於禁投降的事情以及於禁被蔑視的原因。

三國前期和後期投降的人都沒事

縱觀整個三國時期,從一個諸侯投降另外一個諸侯或者從一個國家投降另外一個國家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並不會出現誅殺的惡性事件,這是由於當時各個諸侯都在爭奪人才,一旦出現誅殺的問題,很容易出現阻隔人才歸附的問題。

比如曹操麾下的張郃,張遼,徐晃等人都是從其他諸侯那裡投降過來的,而張郃更是火線直接投降,隨後直接帶兵攻打以前的同僚,因此投降的事情在曹操麾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東吳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前期的糜芳,傅士仁,郝普以及潘濬都是從劉備麾下投奔東吳;到了後期,諸葛誕的兒子諸葛靚從魏國投奔東吳,因此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這種投降的事情非常普遍,也是非常正常不過的事情,也沒有遭到東吳的虐待。

在蜀漢方面更是如此,劉備麾下的部將,不管是來自荊襄還是益州,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其他諸侯,他們大多得到了合適的位置,並沒有受到歧視,可見,投降這個事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蜀漢後期,來自魏國的夏侯霸投降蜀漢之後更是受到重用。

由此可見,在三國時期,不僅是前期投降的人沒有事,即使後期投降的人也沒事,絕大部分人都受到受降國家或者諸侯的重用,因此投降在那個時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也是敵對方鼓勵的事情。

於禁投降為何遭受曹丕的蔑視呢?

於禁的投降和其他人的投降不同,有其特殊性,不能夠同日而語,我們來看看,於禁的投降為何有其特殊性。

01.於禁失敗自身負有主要責任。

關羽水淹七軍,導致於禁麾下三萬人馬毫無反抗之力,不得不束手就擒,作為主帥的於禁負有主要責任。

在關羽兵圍樊城之後,曹操讓於禁率領三萬兵馬解圍,此時的於禁已經是左將軍,假節鉞,負有最為直接的責任。

位高權重的於禁在面對強敵關羽的時候明顯大意輕敵,一方面沒有觀測到附近河水的汛期,這是作為統帥應該而且必須瞭解事情,卻被他忽略掉,另外一方面,當大水圍困的時候,作為統帥要的做的第一步應該是組織有效的兵力救援和抵抗敵人,而不是放下武器投降。

三萬人馬統帥的於禁在這兩方面做得非常不夠,面臨如此危機時刻,想到都不是救援和抵抗,反而是顧忌自身的性命,確實有違他的職責。

從水淹的結果來看,真正死於洪水的人馬不多,反而絕大部分棄械投降,這個和於禁帶頭投降有著密切關係。連主帥都投降,其他的將領和士卒更加沒有理由堅持戰鬥下去。

縱觀其他人投降本身並不負有主要責任,比如關羽投降曹操,是因為劉備遭遇曹操軍隊然後獨自逃跑,導致關羽被圍下邳無法脫身,不得已投降,主要責任不在關羽身上;又如黃權投降同樣也不負有主要責任,在他投降曹魏之後,蜀漢有司打算捉拿其家屬問罪,結果被劉備拒絕。

因此可見,擁有假節權力的於禁在這場失敗中,完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失敗之後又毫髮無損的投降更是讓人無法容忍。

02. 於禁投降關羽後,被東吳作為戰利品送還魏國。

於禁投降之後的遭遇比較特殊,在三國前期和後期投降那些人都沒有他這樣的遭遇。於禁先是投降關羽,被關押在江陵,關羽敗亡之後又落到孫權手裡,成為孫權的戰利品被送還給魏國,作為和魏國交好的籌碼。

在戰鬥中失敗後又回去的情況,在三國時期也有,但是於禁的情況比較特殊。其他人投降之後,極少有又回去的,比如糜芳,潘濬以及黃權這些人莫不是如此,一旦投降過去了,就再也沒有回去,更是沒有被遣送回去。

投降之後,只要沒有被遣送回去,那麼就不會有再次受辱或者被殺的可能了。

03. 曹丕的性格問題。

曹丕的性格問題是也是於禁被送還之後再次受辱的一個重要原因,曹丕為人心胸狹窄,比較記仇,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報復人,在對待於禁這事上更是如此。

在於禁被東吳送回之後,曹丕好言相勸,還以春秋時期的荀林父、孟明視的故事來安慰於禁,並且拜於禁為安遠將軍,這些事情看起來讓人欣慰,給人以大度氣度恢弘的英主模樣,可是這一切都是為了後續羞辱於禁做準備。

曹丕讓於禁拜謁曹操的陵墓,又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於禁降服的圖畫,讓於禁受盡屈辱。殺人莫過於誅心之法,這些做法讓於禁無顏存活,因此羞愧得病死去。

正如,司馬光所說的那樣:「於禁將數萬眾,敗不能死,生降於敵,既而復歸。文帝廢之可也,殺之可也,乃畫陵屋以辱之,斯為不君矣!」

因此,曹丕這樣做完全不像一個君子所為,實則小人的手筆。

04. 於禁出身低微。

於禁出身比較低微,既不是豪門大族,也不是曹操宗室,而是一個毫無背景的底層小民。他從一個小卒開始奮鬥,經過浴血奮戰,終於獲得曹操的認可,並且成為軍內首屈一指的大將,被曹操授予假節的權力。

於禁的成功在那個充滿門第偏見的時代確實令人搶眼,他的地位即使許多曹氏宗室和夏侯氏也無法比擬,因此當他失敗投降回到魏國之後,更是遭受許多人的嘲諷。

對於這樣一個根基淺,沒有背景的人來說,曹丕對於他的打壓也是毫無顧忌,更是拿他作為典型,殺雞駭猴以以儆傚尤,讓其他人以此為戒不敢再像於禁這樣輕易投降。

正是由于于禁出身寒微,雖然位高權重,但是政治地位低下,也就很容易被打壓。相比後來諸葛誕的兒子諸葛靚,於禁投降的行為算得了什麼呢?

可是諸葛靚出身豪門,即使父子參與叛亂,甚至諸葛靚在投降東吳之後更是舉兵攻打司馬氏,然而在西晉滅東吳之後,諸葛靚不得不再次投降西晉。由於司馬炎顧忌諸葛家族的威望,不得不放棄追求諸葛靚的過往的罪過。

由此可見,在三國時代,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其他人投降均沒事,只有於禁投降遭受到曹丕的嘲諷,以至羞愧而死,其原因在于于禁投降的因果有些特殊,同時也和曹丕的性格和於禁本人出身低微有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