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東吳與合肥,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真的算是漢末軍閥裡比較心向漢室的了,雖然這並不能代表他兩個兒子的態度,但是同樣他兩個兒子的也不應該影響到對孫堅的評價。孫堅在討伐中,克復洛陽,還對殘破的洛陽進行了部分修繕。而且當時的各路諸侯並非是像演義裡說的十八路諸侯合兵一處,而是分散在三個方向作戰,且只有孫堅這一路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東吳在鷹派代表人物周瑜呂蒙和朱然相繼逝世後,便再無爭雄天下的野心了。其實周瑜的去世就是東吳對爭雄天下態度的一個拐點了。呂蒙不過是繼承鷹派的餘熱,閃耀了一下。雖然奇襲荊州是戰術上大成功,但是在戰略層面上很失敗,基本注定三國的結局,而赤壁之戰則是決定了三國的開局。
孫吳不能打陸戰,「合肥」這倆字就是東吳陸軍的恥辱柱。一戰合肥,久攻不下,被疑兵嚇退,曹魏守城的是劉馥,在曹魏的將領裡屬於三四線。二戰合肥,帶八百人對十萬東吳軍開無雙大家都知道了。三戰合肥,孫權「以其遠水,積二十日不敢下船」,最後好不容易鼓起勇氣登岸還被滿寵打了伏擊。四戰合肥,本來只是替蜀漢北伐打掩護,沒戰績不打緊,但也不能太丟人啊,滿寵找了幾十個人放火製造混亂就把號稱十萬軍的孫權打走了。五戰合肥,率二十萬人(數字應該有水分)攻合肥新城,對面只有張特的三千人,結果打了三個月打不下來只能撤走。
孫吳在防禦戰的時候很猛,因為外面的人來了就會動自己的奶酪;所以赤壁之戰東吳文官除魯肅外全部主和,武將全體主戰。對外作戰的時候則不然,都在想多流別人的血少流自己的血,十萬大軍出工不出力,都是隔岸觀火。西晉時期由決定針對東吳的弱點採取兵分多路進攻的策略,讓東吳首尾不能相顧,能徹底發揮兵力優勢壓倒對手而取勝。此一策略確實發揮效果使得西晉成功滅吳。
孫吳戰力渣最大的原因是孫吳不像魏蜀,擁有集權國家下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指揮的職業軍隊,而是類似領主或遊牧部族的領主各自募兵,需要時共襄盛舉的制度,所以孫吳打防守戰基本都能打得有聲有色,戰力渣基本都渣在進攻別人時,蓋因保家時能同心協力,進攻爭功則各懷心思罷了。水軍和陸軍的作戰方法,訓練方法和兵器都不一樣。吳軍以舟師為主,步兵次之。東吳的大船可以有5層,能容納1000多人。水軍費錢,費重金建立起來的水軍一旦離開水就沒用了,換句話說,國家的錢全部砸在了船上,陸軍的建設怎麼辦?而且這個防線沒用彈性,也沒有縱深,長江的寬度就是你的縱深。當時的水軍不同於現在的海軍,無法用艦炮為陸軍提供火力支援。
東晉的北府軍,南宋岳飛的岳家軍,和東吳的情況差不多,都是割據南方,但是別人的軍隊一樣強。岳飛的岳家軍直接和金的重剛正面,中金軍完全不是對手。諸葛武侯的季漢軍,在下,可以直接和曹魏騎兵剛正面,而且還是以少打多,曹魏一樣打不過。的黑點在於劣勢下遠望曹老闆即逃,不過以的能力來講,劉備打不過才正常,何況後期漢中還找回了面子。而優勢兵力下,孫十萬被同為魏五子的張遼虐成狗。另外,滿寵刷孫權也是刷的飛起。這種戰績,說明劉備軍事素養比孫權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