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家、政治家的眼裡,曹操是那個」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口出狂言的自負小人,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文學家的眼裡,曹操的形象更親切和高大一些,在文學的世界裡,他不再是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他是個文學家,是個詩人,是吟唱著:」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日夜憂思的英雄,是來到滄海邊吟誦:」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胸懷吞吐天下的詩人,當他看到董卓軍隊進犯京朝後的場面,不禁慨歎:」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若不是真性情之人,怎會生發出這樣的感慨。
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奸雄
陳壽《三國誌》:」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李瓚:」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張溥:」「漢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呂布,孟德實兼其長。」連毛主席都十分敬佩曹操其人,歷朝歷代的大咖對曹操的評價不低,可見曹操在三國時期,絕對是個大人物。
曹操出生年月日不詳,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他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在東漢末年打著天子的旗號征戰四方,在消滅了董卓以後,他迅速平定北方少數民族的叛亂,建立了曹魏政權。曹操的家庭出身是不太好的,史書上的說法說他是相國曹參之後,其實不然,其實他的父親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出生在官宦世家的曹操,雖說比普通人的出身好多了,但是他對自己的出身卻不怎麼滿意,因為他人會以宦官之子為名而取笑他。
家境不錯的曹家,什麼都好,就是出身門第不太好,在小時候曹操也沒接受什麼教育,連他自己也說:「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所有傳統教育應該教授和學習的他都沒有學到,一個宦官的養子的兒子,在當時的上流社會是沒有地位的,人家是看不起的,所以曹操的出身是不好的。出身不好又沒正兒八經上過一天半天的學,小時候學到的自然都是些偷奸耍滑的把戲,飛鷹走狗,四處遊蕩,不務正業,游手好閒,和一群紈褲子弟胡作非為。偏偏他的好友都是一群高幹子弟,整天游手好閒,胡作非為,翻過張讓的牆,偷過人家的新娘,都幹些混事,盡招人罵。小時候頑皮的曹操,長大後可不再是當年,流著鼻涕跟著一群紈褲子弟玩兒泥巴的「阿瞞」了。
熹平三年,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走上仕途的曹操一改小時候為非作歹的壞習慣,竟然一下子變得像個大人物的樣子,他一上任,就整治地區的歪風邪氣,不管是誰只要犯法了,都嚴格按照律法處置,經過他的整治,的確有所改觀,這種行為最易得罪皇親貴族,曹操秉公執法因得罪權貴調至遠離洛陽的頓丘,其後又受到堂妹夫濦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的牽連,被免去官職。肄業在家的曹操,以為自己這一生的政治道路都沒有希望了,誰知下個機會很快就來到了。
光和三年,曹操又被朝廷徵召,任命為議郎。此時的東漢王朝已經呈現出衰微之勢,外戚、宦官各自為營,宮中幾股勢力拼得你死我活,曹操上書陳述竇武等人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滿朝,而忠良之人卻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辭懇切,但沒有被漢靈帝採納。曹操其後也上書進諫,收效甚微,曹操知道漢朝即將走向滅亡,對朝廷心灰意冷。這幾年,東漢政治極度黑暗,曹操不想見到江河日下的景象。無奈,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春夏讀書,秋冬弋獵,在家鄉度過了一段比較悠閒自在的日子。
所謂時勢造英雄,曹操的出現並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必定。當時天下紛亂,亂作一團,地方豪強、有野心之人,對朝廷虎視眈眈,而也有很多諸侯借此良機,趁機起事,謀劃廢黜靈帝立合肥侯。後來,漢靈帝招架不住這些紛紛起事的,又把曹操他們給拉回來了,中平五年,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中平六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登基,何太后臨朝聽政。
魏武揮鞭 挾天子令諸侯
由於少帝太小,皇權衰微,董卓率軍來到朝廷,把劉辯奉迎至皇宮後,開始干預整個東漢中央政權,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且倡導天下的豪傑都來推翻董卓的暴政。曹操的《薤露行》裡曾寫道:「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這一段正是描寫的初平元年,袁術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參加討董軍的境況,雖然集結了大量的部隊征討董卓,但「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諸軍之間發生摩擦,內部發生矛盾,看似龐大隊伍就是一盤散沙,為了各自的利益,彼此相望不出手,這樣的征討有何意義?見此形勢,曹操不起兵都對不起人民群眾了。
初平二年,曹操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次年,助袁紹打敗劉備、單經及陶謙諸軍。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東海。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曹操開始擴展自己的勢力和發展自己的軍隊力量,他幾次追殺呂布,無果,卻破定陶、庸丘等,平定兗州,所過之地都成為他的地盤。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討伐張繡,東征袁術,逐鹿中原。
這場持續了36年的征戰,就在無數次的兼併、勝利、失敗之間逝去,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此時的曹操,手握重兵和實權,是真皇帝,漢獻帝劉協只不過是名存實亡的傀儡,但是他不想廢獻帝自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同年,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
曹操的一生極為精彩,這樣一個集政治家和詩人為一身的曹操,還是個多情的種子,說得不好聽點就是極好女色,根據史載,他有15個老婆,32個孩子,這是個龐大的曹氏家族,不得不令人震驚,真是堪比皇帝的後宮,妻妾成群。而他的孩子很多也不乏佼佼者,比如他的兒子曹沖,「曹沖稱象」大家都知道,聰慧過人;曹丕是魏文王;曹植是個文學家,才華橫溢;曹昂,年輕時曾舉孝廉,與張繡作戰時戰死;曹彰,綽號黃須兒,為一勇將。諸如此類很多,這樣看來,曹操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還是個教育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