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諸葛亮的故事,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這第一個預言就是諸葛亮作出的《隆中對》,將來是三分天下的局面,大家最為熟悉的也就是這個了,當時劉備聽了他的論述後,認為自己是「如魚得水」。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暗自發展勢力,想要招募到真正的謀士參謀輔佐自己,後來司馬徽告訴他,當今世界上瞭解天下局勢的人才是俊傑,當屬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了,劉備求賢若渴,想要讓人引見諸葛亮,為了表示對諸葛亮的重視,他親自千萬拜訪,於是便發生了「三顧茅廬」的故事,後世廣為流傳。
在第三次的見面中,諸葛亮向劉備展示了他的可貴之處,陳說三分天下之計,不可與曹操合作,但可以和孫權聯手,讓劉備知道荊州和益州的重要性,有此二州才可以爭勝天下,往後攻打中原的戰略,諸葛亮的這篇論說被後世稱為《隆中對》。
後來劉備的數十年崛起之路確實是按照諸葛亮的規劃走的,蜀漢的基本國策也是如此,其實這不能說明諸葛亮的預知能力,這大多是來自他高明的戰略和敏銳的洞察力,分析天下局面,以諸葛亮的才智的確可以得出將來「三分天下」的局面。
還有一個類似的預言則是諸葛亮北伐前留給劉禪六字諫言,「親賢臣,遠小人」,出自《出師表》中,這番表述中不僅闡明了北伐的重要性,同時也給出了治理國家的基本策略,寄予了諸葛亮對於劉禪治國的期望,全篇言辭懇切,諸葛亮的一片忠誠之心讓人為之動容,可惜劉禪並未領悟到《出師表》的深層含義,也並未踐行諸葛亮給他提供的治國策略。
劉禪被稱為「扶不起來的阿斗」,果然是有道理的,有諸葛亮這樣的忠臣,一心輔佐他治理國家,還點明了具體如何做,但劉禪硬是沒有遵照著做,否則劉禪也可以成為一個可圈可點的明君了。
劉備臨終托孤,諸葛亮深受觸動,發誓要為蜀漢盡忠,還要完成先主大業,先是南征,為國家積攢實力,有了北伐的基礎後,諸葛亮六次用兵,但始終無法與強大的魏國抗衡,最終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五丈原。諸葛亮死後,朝中再沒有這樣一個敢於諫言的忠臣,無能的劉禪被宦官蠱惑,他遠離了諸葛亮舉薦的蔣琬和費禕等人,親近諸葛亮說過的小人,完全是將諸葛亮說的「親賢臣,遠小人」給做反了,很快蜀漢就走向了衰弱,連絲毫抵抗之力都沒有了,最終劉禪甘願被魏國封為「安樂縣公」,留下了「樂不思蜀」的笑話。
先前兩個預言更多的是說明了諸葛亮是個優秀的政治家,有著出色的政治才能,他憑借當今局勢而準確地預測出未來的局面,這是大多數人都不能做到的,不過有少部分的人還是可以做到的。但諸葛亮的第三個預言,恐怕沒有人會做出來了,他在碑上書寫了九個字,「萬歲之後,勝我者過此」。這在當時讓世人費解,可等到三百多年以後,世人這才知道諸葛亮的深遠用意,更加驚歎他的能力。
就在諸葛亮南征的過程中,蜀軍進入了今天的緬甸境內,順利地擊破敵軍,諸葛亮大為喜悅地要立碑記功,寫了九個字——「萬歲之後,勝我者過此」,下屬理解成為了諸葛亮在自誇,要想勝過諸葛亮的話,起碼要到萬年之後,諸葛亮聽後,笑而不語,殊不知這是諸葛亮對後世的預言。
到了隋朝時期,有一著名將領名叫史萬歲,他征戰沙場,戰無不勝,有一次,他被隋文帝派到南中地區平定雲南割據勢力造成的叛亂,當他帶著數萬精兵追擊敵人來到緬甸之時,看到碑上寫著「萬歲過後,勝我者過此」,到了這裡,大家就知道諸葛亮預測的真正含義了,將來會有一個名叫萬歲的將軍可以超過他,此人會繼續向南方進軍。
如此看來,諸葛亮的九字預言,是字字都靈驗了,這就不得不讓人感歎諸葛亮實在是有著詭秘莫測的能力。若說這個預言是在瞎編,但這個故事又是在《隋書》中有記載的,三百年後的人們為何要多此一舉呢?畢竟諸葛亮已經是死去幾百年的人了,這樣就更加說明了諸葛亮之妖異,他的預言竟然可以跨越三百多年而精準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