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降將也有不少,但龐德為什麼就是誓死不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的降將也有不少,但龐德為什麼就是誓死不降?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戰場取得巨大勝利,並自立為了漢中王,不僅從曹操手中奪得了一塊地盤,還讓曹操損失了一員大將,即夏侯淵。同年,得以假節鉞的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圍曹仁、降於禁、斬龐德,嚇得曹操差點遷都,再一次對曹魏勢力造成了打擊。當於禁歸降,龐德被斬的消息傳來之後,曹操感慨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正是因為龐德的對比,於禁的降敵,才更令人難以接受。拋開這些不談,龐德為什麼誓死不降呢?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要知道,龐德投靠曹操的時候,是曹操拿下漢中之後,即公元215年,也就是說,襄樊之戰的時候,他才投奔曹操四年,比起於禁隨曹操征戰三十餘年,根本不值一提,要說他對曹營有多深的感情,更是無稽之談。那麼,既然主將於禁都投降了,他為什麼非要成為烈士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他本不想死

眾所周知,在漢末三國時期,流行狂士文化,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好像越狂傲,越受歡迎。例如諸葛亮出山之前,讓劉備三顧茅廬;龐統當面說劉備「非仁者之兵」;潘濬直接折斷孫權的弓箭;嚴顏被張飛生擒之後,破口大罵,等等。所以龐德雖然猖狂,卻並不一定真的一心求死。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雖然他被逼入絕境的時候,聽到身邊的人想要投降,便將其斬殺,並大呼「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可是在弓箭用盡,士卒皆降的情況下,他並沒有繼續死戰,而是準備去曹仁營中。後來「水盛船覆」,他沒有主動求死,而是「獨抱船覆水中」,終被生擒。只不過,關羽不是張飛,面對他的狂態不會欣賞,反而非常憤恨,再加上他曾「射羽中額」,所以關羽不會留他。也就是說,龐德或許原本只想求一個忠義之名,並不打算真的搭上性命。

二、為保全家眷

前面已經提到,襄樊之戰的時候,他才投奔曹操四年,與曹操沒有深厚的感情基礎,而且曹營中的其他將領,都不信任他。再加上他沒有其他戰績傍身,如果選擇投降,他的家屬不可能像於禁的家小一樣,繼續受到善待,反而會被收押甚至處斬。或許,他不想經歷滅族之痛,於是選擇了犧牲自己,換得家人平安。至於他為什麼非常死在關羽手上,而不是提前自盡,或許是為了搏一個忠義的名聲,使自己的家人得到更好的待遇吧?

三、看不起劉備

龐德被擒之後,曾言:「魏王帶甲百萬,威震天下。汝劉備庸才耳。」這句話或許並非嘴硬,而是他的真實想法。為什麼要這麼說呢?《三國誌》記載:「後復隨超奔漢中,從張魯。太祖定漢中,德隨眾降。」而這個時候,馬超在哪兒呢?他早早的向劉備密書請降,成為了劉備的部將。要知道,龐德曾是馬騰軍中最驍勇的存在,當初馬超投奔劉備的時候,帶上了龐德沒什麼名氣的哥哥龐柔,為什麼沒有帶走龐德呢?馬超此次離開張魯,並沒有回來的打算,演義中龐德留在漢中養病的理由有些說不過去。

再者說,就算龐德當時在養病,行動不便,以他的驍勇,在曹操平定漢中的時候,突圍前往成都,並非什麼難事,可他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由此,我們或可認為,他根本不贊成馬超投奔劉備的想法,與馬超發生了分歧。

一千八百年過去了,龐德寧死不降的真實原因,早已不可考,我們只能進行推測。不過,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他的選擇,並不僅是因為忠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