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公孫瓚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公孫瓚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三國網小編來說說公孫瓚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早期有不少勢力強大的軍閥,如袁紹、袁術、公孫瓚、劉表、劉璋等,他們巔峰時期佔據一州或數州,兵強馬壯,大有一統天下之勢。這就和玩撲克牌一樣,這些大佬們摸得一手好牌,不久兵敗人亡,輸的連褲衩也沒了。

其中公孫瓚仗著「白馬義從」精騎,威震塞外遊牧民族、大破十幾萬黃巾軍、與袁紹爭奪冀州、斬劉虞占幽州,大有一統中原之勢。之後,他的處境急轉直下,敗亡的速度太快了,於公元199年兵敗自焚,以下依據演義及相關史料,分析如下三個原因。

其一,公孫瓚凶殘弒殺,失去了民心。如公孫瓚曾暗中殺害歸附的少數民族使者及上司劉虞。幽州牧劉虞為政寬仁,愛民如子,深得幽州和少數民族之心。他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北方的遊牧民族,而公孫瓚是一員武將,只知道有征戰,才能有戰功,擴充自己的勢力。他是一個緊握軍權的大軍閥,自持兵力強大,放縱自己的部隊,搶劫老百姓及周圍少數民族。

公孫瓚與實行仁政的上司劉虞不和,後公孫瓚將上司劉虞殺害。他得到了北方四州,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然而,此時的公孫瓚雖然兵強馬壯,卻因弒殺失去了人心,只是一個紙老虎。

其二,公孫瓚和袁紹爭奪冀州失敗,聲色犬馬,與部將離心離德。公孫瓚和大軍閥袁紹矛盾日益升級,都為了爭奪冀州。公孫瓚爭鬥失敗,退回幽州,憑險據守。公孫瓚在易河挖戰壕,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圍牆,公孫瓚居住在中間,七歲以上男人就不許進入,裡面只有他的妻妾和糧食。他的這種做法,與忠臣良將及賓客關係日益疏遠。《後漢書》中記載如下:

「瓚慮有非常,乃居於高京,以鐵為門。斥去左右,男人七歲以上不得入易門。」

後袁紹派遣大軍,圍攻公孫瓚,圍住其一部將。那員部將向公孫瓚求救,公孫瓚不肯相救,還振振有詞,「如果這次救他,那以後眾人都會只等救兵而不肯死戰。這次我們不去救援,以後被圍困的將士就會自己想辦法自救。」事與願違,袁紹大軍來攻時,公孫瓚的看到袁紹勢力強大,獨自對抗不了,又沒有援兵,眾人或降或逃。

其三,公孫瓚沒有重用趙雲。演義第七回,公孫瓚與袁紹大將文丑作戰,兵敗而逃,命在旦夕,被趙雲所救。這時的趙雲,還是一個少年,剛剛出世,武器裝備、作戰經驗不足,和巔峰時期無法相比。就是這樣的一個少年,卻和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不落下風。

趙雲如此忠心耿耿,多次救公孫瓚性命,卻沒有受到他的重用。公孫瓚認為趙雲是從袁紹那邊投奔而來,或許是袁紹派來的奸細也未可知。因此,趙雲真心歸附公孫瓚,而公孫瓚卻棄之如敝履。好多和袁紹的戰役,如果公孫瓚重用、派出趙雲,無往而不勝,他卻時刻防著,沒有放手使用趙雲。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公孫瓚初得趙雲,不知心腹,令其另領一軍在後。遣大將嚴綱為先鋒。」

在劉備向公孫瓚借趙雲及兵馬時,公孫瓚眼睛眨也不眨,將其借給自己的好同學劉備。雖說公孫瓚和劉備關係密切,本著提攜幫助他的心思,那也不能將自己的大將說借就借啊,怎麼也得談一談條件吧。古代軍閥將軍隊看成自己的命根子,就連父子、親兄弟也不會借給。如袁紹和袁術兩個兄弟,如果聯合起來,那就是三國最強大的諸侯。然而,袁紹和袁術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拆台,互相攻伐,最後雙雙斃命。

公孫瓚作為軍閥,也不會免俗,將軍隊看做自己的命根子。他和劉備既不是親兄弟,也不是像桃園結義一樣的結拜兄弟,只是普通的同學關係。他倆共同和盧植學過幾天學問而已。這樣普通的關係,公孫瓚很「大方」地將趙雲借給劉備,只能說明他不重視趙雲。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瓚曰:「我借與君馬步軍二千。」玄德曰:「更望借趙子龍一行。」瓚許之。

總結:公孫瓚本來佔據北方幽州等肥沃之地,真的是一副好牌。如果他休養生息,在天下有變之時,南下爭雄,未必會輸給袁紹、曹操等實力派。可惜他自作孽,不可活,最後輸的一塌糊塗,血本無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