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曹操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曹操是一代奸雄的事兒,可能會讓很多人忽略他同時也是個文學家,精通詩文和書法。對比之下,劉備和孫權兩人少有文學作品傳世,更少有文學軼事知名。歷史對曹操的評價是極其複雜的,但不管各方的觀點怎樣對立,曹操的能力都被公認。
網上有人說,三國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時代。曹操顯然是其中的佼佼者,諸葛亮曾經說曹操佔盡天時,雄踞北方,勸劉備佔人和,三分天下。其實曹操能佔天時也多虧了他自個的謀算,當然也有他手下那一幫謀臣戰將的貢獻。
因為曹操的性格具有多重複雜性,導致後人對他的看法往往截然不同。曹操多疑狡詐的形象被《三國演義》蓋了個嚴嚴實實的章,「吾好夢中殺人」和「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兩句經典名言,估計大家都耳熟能詳,玩三國遊戲的人恐怕都聽膩了。
不過,曹操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又是另一派畫風。他曾經寫過兩首《短歌行》,按照蘇軾講曹操「橫槊賦詩」的說法,《短歌行》大約是曹操下江南、在赤壁之戰前夕吟出來的,當時曹操聚集了文臣武將大開宴會,一邊賞月一邊喝酒,喝得高興了,就開始抒發豪情壯志。
第一首《短歌行》裡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其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作為千古名句流傳至今,在古代被文人騷客追捧,在現代被年輕人追捧,成為酒桌文化不可或缺的經典。
大概喝酒喝多了時,人的感情就需要噴薄出來才痛快。從這一方面來說,曹操和其他文人也沒什麼區別,像唐朝大詩人李白作詩就少不了酒。但實際上,曹操的第二首《短歌行》主要講自己把輔佐周天子的周公視為偶像,暗示自己不會篡漢,而他果然至死也沒稱帝。
就在寫《短歌行》不久前,曹操還寫了另一首詩。那時候曹操和袁紹在黃河附近展開了PK戰,建安十年(205年),原本弱小的曹軍一舉攻滅袁紹勢力,袁紹嘔血而亡。緊接著曹操繼續平定了烏桓,結果了袁紹的兒子們,勝利回師,一掃北方。
在這個時間點,曹操的內心應該是壯志滿懷、春風得意的,但他身為一個文人,又有所有文人共同的隱憂:自己已經53歲了,還能繼續建功立業、馳騁天下多久?於是曹操在《龜雖壽》裡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還是自信的,他直白地在詩中寫:寶馬就算老了,伏在馬槽旁,也有日行千里的壯志;豪情萬千的大丈夫就算逐漸年老,積極奮發的心思也不會斷絕。這句話,年輕人可能沒法感同身受,也只有經歷過風雨的中年人,才能深刻明白曹操心裡那種不服老的灑脫抱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