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投奔劉備 諸葛亮應該懊悔還是不懊悔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投奔劉備 諸葛亮應該懊悔還是不懊悔

對劉備和諸葛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諸葛亮當初為實現抱負投奔劉備,對於諸葛亮來說,諸葛亮是懊悔,還是不懊悔?

位居丞相,封武鄉侯,留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美名,諸葛亮還真的不能懊悔。

雖說蜀漢最終是偏安一隅,但丞相終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人物。再加上蜀漢的軍權都在諸葛亮手中,又兼任益州牧掌管地方事務,還是劉禪的「亞父」,即便是縱觀歷史長河,又有多少人能擁有諸葛亮如此之高的地位和權勢?

更何況在亂世紛爭的東漢末年,諸葛亮如果想要有一番大作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也只能去投奔劉備。

為什麼呢?首先來看看曹魏陣營。

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已經26歲。當時的他在南陽種地,又整天以管仲、樂毅自居,放到現在那就是沒房沒車沒存款,還沒有工作,卻天天認為自己是馬雲、馬化騰。

換做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願意就這麼平平庸庸地度過一輩子,諸葛亮自然也不例外。當時的曹操已經滅掉袁紹,正在穩定北方局勢準備南下,可謂是兵多將廣,手下武將謀士參謀無數。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即便是去投奔曹操,也只能從基層做起,無法一下子就當上管理層,更不可能成為曹魏陣營的中高層人物。

就像阿里巴巴剛剛成立的時候,可以說只要有想法、敢於拚搏,即便學歷一般般也能進去獨當一面。但現在的阿里巴巴,就算是博士生畢業,想要立馬成為一個部門或一個分公司的一把手,也得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和考核。

而江東的孫權,文臣有張昭、顧雍,武將有周瑜、程普,有不少人是跟著孫堅打天下的,資格老到即便是孫權,都得對他們客客氣氣的。

也就是說,劉備如果選擇去孫權那,那他也得從基層做起,慢慢的一步一步的熬資歷。

除了他倆,當時還剩下的諸侯就只有劉表、劉璋、馬騰和張魯。黃承彥早年有向劉表推薦過諸葛亮,但劉表沒有太在意。而劉璋性格弱懦,連個張魯都解決不了。而張魯又有些像邪教,馬騰是西涼人,性格較為殘暴,因此選來選去,也就只有劉備,是諸葛亮最好的選擇。

畢竟當時的劉備正處於求賢若渴的階段,急需一位能幫他出謀劃策、統籌全局的軍師。在這個時候加入劉備團隊,立馬就能手握重權,雖說此時的劉備仍然實力弱小,但眼光要放得足夠長遠呀。

諸葛亮相信,憑借自己和劉備的合作,一定能夠幹出一番大事業。果不其然,後來的諸葛亮成為了劉備陣營的第二號人物,這是他去投奔曹操或者是孫權,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因此從這一點上看,諸葛亮選擇劉備,的確不能懊悔。因為劉備給了諸葛亮足夠多足夠大的舞台發揮,也給了諸葛亮足夠的權力和地位。

但是呢諸葛亮說懊悔,也應該懊悔,因為劉備本來是可以發展得更好,是真的可以統一天下興復漢室的,結果卻因為劉備的一系列錯誤,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爛,最終只能天下九州,只擁有一州之地。

劉備的實力巔峰時期,手下擁有著益州、荊州、漢中和上庸三郡,進可攻退可守,人口兩百多萬,大軍近二十萬,文臣有諸葛亮、法正、馬良等等,武將有關張趙馬黃、魏延,只要再給一些時間,《隆中對》的計劃還真有可能便為事實。

但結果呢?關羽兵敗麥城,大意失荊州,劉備又一意孤行不聽勸發動了夷陵之戰。這兩場重大失敗過後,蜀漢陣營就徹底失去統一天下的可能性,諸葛亮的雄心壯志,也只能變成紙上談兵。

更讓諸葛亮寒心的是,白帝城托孤時,除了他之外還有李嚴。在這之前,諸葛亮是丞相、司隸校尉、錄尚書事,但是在白帝城托孤的時候,就給了諸葛亮一個「托孤大臣」,而李嚴卻當上了尚書令和中都護。

尚書令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負責統率百官處理國事。但是丞相也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工作也是統率百官處理國事。這應該理解成劉備多此一舉,還應該是限制諸葛亮的權力?

另外中都護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負責統率內外軍事,也就是說蜀漢的大軍都是由李嚴負責。

這麼一看,是不是覺得劉備不信任諸葛亮?

但這些個任命信息下來之後,諸葛亮估計真的會懊悔。他可能也想不到,自己幫劉備從寄人籬下,到佔據荊州,再到進位漢中王,最後到登基成為皇帝,這其中有一大半是諸葛亮的功勞,結果結果,自己不僅不是唯一的托孤大臣,權力也受到了極大限制,在這個時候,正常人都應該會懊悔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