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軍令狀發生過三次,為何只有馬謖被軍法處置?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演義裡軍令狀發生過三次,為何只有馬謖被軍法處置?

所謂軍令狀是古代戲曲和小說中接受軍令後所寫的保證書,意思就是如果不能完成任務,就要受軍法處置。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演義》中軍令狀出現次數不少,大部分人都成功地完成了任務。比如周瑜為了殺諸葛亮,故意刁難讓他造十萬枝箭,諸葛亮就立下了軍令狀。最後諸葛亮草船借箭,順利交差。

還有像劉備取荊南四郡時,趙雲取桂陽、張飛取武陵、關羽取長沙,也都立了軍令狀。最後三人也是成功完成任務,順利交差。演義裡沒完成軍令狀的事情也發生過三次,分別是關羽華容道沒抓住曹操,張郃攻打巴西失敗,還有就是馬謖失街亭。不過這三人中只有馬謖真正被軍法處置,關羽和張郃都安然無恙。

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為什麼三人的結果會截然不同。關羽華容道沒抓住曹操早在諸葛亮預料之中。赤壁之戰發生前夕,諸葛亮安排人馬各處埋伏,要趁機痛打落水狗。不過諸葛亮到最後都沒安排關羽的差事,說是怕關羽為了報答曹操而將他放走。

關羽自然不服,最後立了軍令狀而去。關羽前腳剛走,劉備就擔心關羽義氣深重,即使立了軍令狀也不會抓曹操。劉備都能看透的事諸葛亮當然也明白,他回答說夜觀星象,曹操還不該死,所以故意留下人情讓關羽去做。當然,諸葛亮這麼說可能只是托辭,他的真實目的也可能是故意放走曹操。畢竟如果真的要抓曹操,諸葛亮大可以讓劉備親自前去坐鎮,這樣關羽也沒機會放水了。

不過這個時候抓了曹操得利最大的是孫權,諸葛亮顯然不希望如此。但是不管這麼說,諸葛亮明顯只是想用軍令狀壓壓關羽的傲氣,並不打算真心殺他,自然事後要放水。曹洪不殺張郃,是因為顧及曹操曹操奪取漢中以後,留下曹洪、張郃等人鎮守。張郃要出兵攻打張飛鎮守的巴西,曹洪不讓。

張郃一再堅持,最後立下軍令狀帶著本部人馬去打巴西。結果張郃被張飛殺得大敗,還被奪取了原來鎮守各地,只帶了十幾個親兵逃回南鄭。張郃敗得這麼狼狽,曹洪自然是大怒,當時就下令把張郃拖出去砍了。不過張郃的運氣不錯,行軍司馬郭淮為他求情,說他是「魏王所深愛者也」,不可隨便殺掉,建議讓張郃戴罪立功。

有了郭淮求情,加上曹操確實喜歡張郃,曹洪自然也要考慮這個因素,最後還是放了張郃一馬。馬謖倒霉在於這次失敗影響太大馬謖立軍令狀是因為街亭之戰。在馬謖去守街亭前,諸葛亮已經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在五路總口下寨,擋住魏軍。隨行的王平也一再勸諫,但是馬謖還是自作主張,帶兵上山,結果被司馬懿殺得大敗。

更重要的是街亭之失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大好局面一下子付諸東流。其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自己都因為用人不當,自請降職。作為當事人馬謖顯然只能殺掉以正軍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