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是個英明之主,為何晚年卻變得昏庸了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是個英明之主,為何晚年卻變得昏庸了呢?

東吳在歷史上不同於魏蜀,大多時候奉行防禦的國策,善於保存國力,而東吳大帝孫權早年堪稱一代明主,決策得當,治理有方,任賢使能,奠定了東吳堅實的基業,這也是東吳在三國中立國最久的重要原因。然而孫權在晚年時卻變成了昏聵之主。

(一)孫權是個難得的英明之主

東吳能從一個地方割據軍閥逐步發展到雄踞江南的霸主,孫權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孫權在位前期,很善於識人用人,決事英明果斷。在大敵當前,孫權大膽用周瑜攻曹操,用陸遜抗劉備,最終成功挽救了孫吳;他在稱帝后又大興屯田,獎勵農耕,興修水利,大力開發江南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非常大的功績。

(二)孫權晚年在立儲上出了昏招,導致君臣離心

孫權共有7子3女。長子孫登,次子孫慮都早逝,太子之位自然落到了三子孫和身上。

但孫權四子孫霸是個野心膨脹之人,一心想奪太子之位,於是朝廷便分裂成兩派,相互爭鬥,歷史上稱為「南魯黨爭」。

此時孫權已69歲高齡,性情殘暴,已不是當年那個禮賢下士的人,又聽信他人讒言,於是下決心廢掉孫和。群臣紛紛上書死諫反對,言辭很激烈。孫權執意為之,哪裡聽得進去,但群臣依然不依不饒,孫權震怒於是大開殺戒。

不管是權臣、能臣還是良將,只要反對廢儲者都受到了打擊。有的被滿門抄斬,有的被誅殺,有的被杖打一百,就連支持孫和的社稷之臣陸遜也沒放過。孫權先是將陸遜外甥流放到荒蠻之地,又派侍從去陸遜家裡對其斥責羞辱,陸遜憂憤不已,不久就去世了。

(三)孫權晚年的悲劇和這個女兒有直接關係,她是東吳後期的攪局者

孫權年輕時娶了一位女子叫步練師,長得美艷動人,且識大體,甚得孫權寵愛。後來她了兩個女兒,長女孫魯班,次女孫魯育。

孫權稱帝后想立步氏為皇后,但群臣因步氏沒有兒子而集體反對,孫權拗不過群臣,只好作罷。此後孫權一直對步氏有一種虧欠之意。

孫權把這份心意轉移到對兩個女兒的寵愛上,尤其是長女孫魯班,更是縱容之至。

孫魯班成年後,先是嫁給了周瑜兒子周循,但周循早逝,她又改嫁給衛將軍兼徐州牧全琮。孫魯班對孫和和孫霸都很反感,因為她對孫權對孫和的生母琅琊王夫人過於寵愛很是不快,因私結了仇,於是她經常在孫權那挑撥王夫人的不是。

不久,孫權得了大病,孫魯班在父親床前百般伺候,趁機說「王夫人見父皇生病了,不但不憂心,反而高興的很,恐怕是以為自己兒子快當皇帝了,有點飄飄然了,孫權自然很是生氣。

孫權病好後,琅琊王夫人便因孫權對她的嚴厲斥責而憂憤而死,這也直接衝擊了孫和兄弟在孫權心中的位置。

孫魯班為了攫取權力,依然對打壓孫和兄弟不肯罷休,始終想找機會扳倒太子擁立年幼的孫亮。她知道憑一己之力難於讓孫權下決心,於是積極尋找幫手。

全琮死後,孫魯班才四十多歲,開始尋找「志同道合」的情夫,最終她看中了孫峻。孫峻是皇室宗親,孫權父親孫堅弟弟孫景的曾孫,是孫魯班的堂侄,長得英俊瀟灑,但品行不正,不過在孫權面前說話頗有份量。

孫峻在孫魯班的授意下在孫權面前一有機會便大肆攻擊孫和,搬弄是非,併力主改立孫亮為太子。孫權禁不住孫魯班和孫峻的軟磨硬泡,又想平息黨爭,便終於下定了決心。

公元250年,孫權囚禁了孫和,將他貶為庶人並趕出京城。同時又以結黨營私、奪嫡之罪賜死了孫霸,改立年僅7歲的幼子孫亮為太子。此舉雖平息了黨爭,討了孫魯班的歡心,但極端手段造成的人心離背也使東吳元氣大傷,走向衰落。

(四)孫魯班雖權傾一時,卻是曇花一現孫

公元252年,孫權病逝,孫魯班終於如願以償地將孫亮扶上了皇帝寶座,孫峻因舉薦有功被拜丞相,又封為大將軍,權傾朝野,孫魯班因有了大靠山便更加肆無忌憚了。

孫魯班和掌權後的孫峻狼狽為奸,密謀剪除異己,先後殺掉了廢太子孫和、自己的胞妹孫魯育以及孫登的兒子孫英。

孫峻後來病死,他的堂弟孫綝接替了他,權勢比孫峻更大。孫亮和孫魯班密謀除掉孫綝,不料事情洩密。孫綝搶先發動政變,把孫亮一貶再貶,孫亮不堪羞辱自殺。

孫魯班被孫綝流放到了豫章,一塊荒野之地,自此她在中國歷史上銷聲匿跡了。

(五)孫權死後,一將難求

在經過孫權的重拳打擊下,人才濟濟的東吳變得捉襟見肘,從他為孫亮選的輔臣諸葛恪和滕胤,就可見一斑。

諸葛恪:陸遜稱他「氣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邦定國之才;滕胤:循規蹈矩有餘,回籌轉策不足。此二人不是輔政的料,很快就引發內訌被殺。

孫亮之後,又經歷孫休、孫皓二帝,孫皓是個沉溺酒色,昏庸嗜殺之徒,國勢日衰,朝局混亂。

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派軍隊一舉攻下吳都建業,東吳滅亡。

可以說,孫魯班是東吳後期的攪局者,是孫吳政權走向衰落的催化劑:

孫魯班為一己之私利置國家利益不顧,是東吳後期十足的攪局者;

孫魯班野心勃勃,壞事做盡,拿孫權對她的寵幸當做陰謀的籌碼,廢太子、勾結權臣,肆意殺戮,任性妄為;

孫魯班是孫權下決心廢太子的催化劑,卻不想釀成了大開殺戒的悲劇,最終導致東吳人才凋敝,君臣離心,朝局愈發動盪不安,國勢衰微,給東吳亡國埋下了禍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