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和關羽都是戰敗 為什麼士兵們的表現都不一樣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趙雲和關羽都是戰敗 為什麼士兵們的表現都不一樣呢

趙雲和關羽戰敗為什麼士兵表現都不一樣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三國時期的關羽,在我們的心目中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提到關羽這個人大家肯定都會想到忠義二字。關羽為人重情重義,倍受推崇,位列五虎上將之首,他武功高強,深受劉備的重用。而三國時期荊州戰役關羽失敗了,自己的性命都丟掉了。

而眾將士見到關羽戰敗,往日跟隨他的一些將軍們有的去世了,有的逃跑了,並沒有跟他一起並肩作戰,同生共死。而趙雲作為五虎上將之一,在北伐的時候也曾經被曹操的軍隊包圍過,雙拳難敵四手,但是當時他的士兵們卻沒有一個人捨棄他逃跑。同樣面對失敗,為什麼士兵的表現就如此的差距之大?以下依據演義,簡要分析。

首先是兩個人的性格導致了這種差異

關羽一開始就跟著劉備義結金蘭,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成為劉備心腹,他的地位也比一般人高。再加上關羽武將出身,雖然忠勇,但是也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而最為明顯的就是高傲。不善於和人去打交道,說話都是直來直去。總是讓人處在尷尬的局面。

在關羽死後,他下面的士兵有一些沒選擇再堅持戰鬥,而是丟盔棄甲,四散逃走。其實原因從他的性格中可見一斑,因為當初拿下荊州後,關羽受到了表彰,勝利使他沖昏頭腦,有些自負了。對下面的士兵也不太友善,糜芳傅士仁的遭遇就是這樣,導致士兵對他生怨。面對四面楚歌,這些士兵沒有真正忠心追隨於關羽,而是眼看情勢不對,就四散而逃了,也是有因有果。演義曾這樣記載:

且說關公在麥城,計點馬步軍兵,止剩三百餘人;糧草又盡。是夜,城外吳兵招喚各軍姓名,越城而去者甚多。

他們同為五虎上將,趙雲卻更加善待士卒。既不是劉備的拜把子兄弟,也並非劉備一開始的心腹。再加上他為人沒有關羽那麼死板,待人溫和,對將士們又有意氣。為人處世,謙虛謹慎是其他武將少有的優點。趙雲在蜀漢集團中,資格僅次於關羽,張飛。趙雲又有救護劉禪之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從不爭名奪利,對後來居上者也能友好相處。

諸葛亮對此十分讚賞,要賞賜趙雲所部將士。這時,趙雲毫無沾沾自喜之態,而是誠懇地說:「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透過這番真摯的話語,其律己之嚴格,胸襟之開闊,均可洞然而見。在北伐那一站中,他們以少敵多,在撤退的時候,趙雲親自斷後,讓士兵們先撤,大家自然是感動的,對他就更加死心塌地了。

正如陳壽所評價: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也就是說關張馬都因性格缺陷死了,但是黃忠趙雲卻沒有。而且陳壽也將趙雲列為「灌、滕之徒」,好比當年的丞相灌嬰和滕公夏侯嬰,這樣英雄人物啊!史家尚且如此,何況將士呢?

其次趙雲和關羽所面對客觀的形式,以及戰場環境都不相同。

對士兵們來說,他們更關心自己的生死、衣食和命運前途。因為關羽手下大部分都是荊州兵,不管上司是誰,他們都只是一名普通士兵而已。

在沒有外族入侵的當時,根本沒什麼「寧可家破人亡也不逃跑」的覺悟。況且呂蒙當時做了一件非常聰明的事情,那就是發動了心理戰,所謂「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呂蒙率軍入荊州後非但秋毫無犯,還厚待荊州北伐軍將士家屬,並讓他們寫信或帶信讓夫、子放下武器。這就給出了對方一個信號:若是投降即可和家中親人團聚。果然,士兵們收到來信後頓時軍心動搖,都想著回家團聚,誰還有心思打仗?

再來看趙雲。當時敵眾我寡,趙雲軍隊便在箕谷被打敗。但這個地方的地勢狹窄,士兵就算要逃,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況且當時趙雲手下軍士的家屬都在益州、漢中,簡而言之這些家屬成了蜀漢的人質。他們一旦潰散或投降,孔明會執行嚴苛軍紀,家族可能也會受到牽連,所以為了家人他們不敢輕易投降。即便孔明對軍人家屬法外開恩,前方將士和家屬蜀、魏兩隔,誰會輕易選擇繳械投降,拋棄家屬,背井離鄉呢?

綜上所述,關羽、趙雲同樣戰敗,卻出現不同的結局,他們各自的性格和當時的客觀條件都是不可忽略的原因。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