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是中國歷史上恤民、節儉、嚴官少有的開明帝王。他的「律官厚民,官嚴民寬」的統治方法,一直為後人稱道,其律官厚民的政策詮釋了這樣一個道道:民生即天,乃為政之德!而且,隋文帝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被尊為「聖人可汗」。據此不難看出,隋文帝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僅超過了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帝、乾隆帝,也超過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這一切,都在於楊堅同志「武功文治」方面無人可比的歷史功績。
公元581年二月,楊堅代北周建立隋朝。不到十年時間,完成了全國的再次統一,結束了自魏晉以來三百餘年的嚴重分裂與紛爭混戰局面。隋文帝開創的「地廣三代,威振八紘」的大隋王朝,建立正式行政區域實施有效管轄的範圍超過了以往。隋朝的軍隊殲滅或重創了突厥、吐谷渾、契丹、高麗……拖延阻止了異族的強大與崛起,取得空前輝煌的勝利。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滅陳,統一了全國,同時琉球群島(現今的日本沖繩縣)歸屬隋朝。隋文帝在位期間,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而唐朝,直到最鼎盛的唐玄宗時期,其疆域才勉強可與之一比),人口達到6000餘萬,是人類歷史上農耕文明的顛峰時期,開創了「開皇盛世」局面。
隋文帝當政後,下令制訂《開皇律》,完成了封建五刑制改革;建立了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三省六部制;簡化地方官制,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創建先進的官員選拔制度--科舉制度(這一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留存長達1300餘年)。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在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還統一了幣制,改鑄五銖錢;下令修建首都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 ,修建大運河,開墾田地。楊堅上台後立即恢復了自己的漢姓,反對鮮卑化與西胡化,力行漢化,拯救漢文化。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歷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惜的是,大部份圖書後又毀於戰火)。
從以上不難看出,儘管隋朝歷經文帝、煬帝兩朝共37年即被李淵建立的唐朝所取代,但隋文帝開創的無比輝煌的大隋皇朝,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財富、對後世中國造成深遠的影響很多。尤其大唐近300年的江山,主要得益於隋文帝的改革與積澱。可以這樣說:沒有開皇盛世,就沒有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
No.2 唐太宗李世民
一代偉人毛澤東曾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從此不難看出毛主席老人家生前對李世民卓越的軍事才能相當認同。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李淵父子在隋文帝結束了中國長達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基礎上,把封建社會帶入了繁榮的時期,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貢獻尤為突出。李世民18歲即指揮軍隊作戰,憑借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唐室的創建大部分功勞都歸於李世民,無論是起兵太原還是以後的南征北戰,離開了李世民都不可能取得勝利。李世民26歲時通過軍事政變,即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殺死其哥哥和弟弟,逼其父傳位於己,坐上了皇帝位,成了歷史上少數幾個年輕有為的皇帝之一,而且也是一個治國高手,通過納諫減賦、厲行節約、休養生息等等一系列措施使唐朝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強盛,開創了「貞觀之治」大唐盛世,大唐國威歷經百餘年而不衰。
李世民的名字寓意為「濟世安民」,他不僅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也是一位造詣很高的文學家、詩人、書法家。他對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全唐詩》卷一收錄李世民的詩共計八十七題九十八首,另有斷句三聯及他與諸大臣聯句《兩儀殿賦柏梁體》一首。非但遠遠超出唐朝歷代帝王,而且也超出初唐不少著名詩人,幾乎等於和李世民同時代並為其臣子的宮廷詩人虞世南、李百藥、上官儀及稍後的杜審言、崔融等五人創作數量的總和。李世民還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為後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死後更以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蘭亭集序》為陪葬品,可見李世民對書法的癡迷程度。
NO.3 魏武帝曹操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和詩人,「少機警,有權數」,自幼博覽群書,武藝過人,善詩詞,通古學,「文領魏晉風騷,武能以弱勝強橫掃天下」。《三國誌·武帝紀》甚至稱讚曹操是個「非常之人,超世之才」。我們知道,儘管曹操生前沒有稱帝代漢,但他是魏國的實際奠基人。
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鬚,自幼放蕩不羈,但卻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被許劭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20歲舉孝廉而入仕途,十數年間,先後擊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集團,征服烏恆,統一北方。身居戰亂之際的曹操,行軍打仗「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率軍對外族作戰取得了10戰10捷的赫赫戰果,就連小日本至今一直都很崇拜他!曹操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天子以令不臣」;曹操他不計前嫌,打破世族門第觀念,唯才是舉;曹操他大舉改革,推行屯田制,興修水利;,曹操他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最終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一番帝皇基業。
曹操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政領袖,還是一位慷慨的詩人和憂患的哲人。他是建安文學代表者之一,與其子曹丕、、曹植,並稱「三曹」。曹操「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他精通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傳世力作;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韻沉雄,清峻通脫,慷慨悲涼。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莫過於《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No.4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康,安寧;熙,興盛,「康熙」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復經濟,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康熙認為「家給人足,而後世濟」,在繼續採取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時,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經濟發展。康熙統一台灣,開府設縣;平定三藩和準噶爾叛亂,駐軍西藏;開展對沙俄的雅克薩自衛反擊戰,使清朝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大清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陸地總面積為1300萬多平方公里。康熙崇尚儒學,強調禮教,使中國封建時代的文化專制達到了頂峰。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嗜書好學的帝王。「他一生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自然科學方面的數學、天文、曆法、物理、地理、農學、醫學、工程技術;人文方面的經、史、子、集;藝術方面的聲律、書法、詩畫。他幾乎都有所研究。他寫出了八九十篇關於自然科學方面的論著,他親自審定了多種歷史方面的書籍,他還精通多種民族語言。」康熙精通滿、漢、蒙、藏、維多種語言。康熙六巡江南題詞很多,這些題詞充分表明康熙高深的漢文水平和豐富的中國歷史知識,題詞的書法也很好。康熙是第一位掌握西方語言的中國皇帝,對英文、法文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康熙對天文、地理、化學、物理、生物、數學都有精通,並有豐富的水利知識,他六巡江南視察河工,對每項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體指示。康熙善射,他晚年對近御侍衛說:「我自幼至老,用鳥槍弓箭射死老虎135只,熊20只,豹25只,猞猻10只,麋鹿14只,狼132只,吹哨引來而射死的鹿幾百隻。射獲其餘野獸不計其數。曾一天之內射兔318只。」
NO.5 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12年,李隆基通過宮廷角逐而奪權登基,即為唐玄宗(後人又稱「唐明皇」)。玄宗當政期間(712-756年),唐朝達到了鼎盛時期,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開元盛世」;因獨寵「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又釀成了「安史之亂」,唐王朝由此由盛轉衰。
唐玄宗執政以後,為徹底解決邊區問題,鞏固唐王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為了提高軍隊戰鬥力,改府兵制為僱傭募兵制,緩和社會矛盾,又可常駐各地,加強軍事訓練,對改革軍隊素質、提高戰鬥力有積極作用。玄宗還通過各種措施整頓軍旅,頒布《練兵詔》;任用專人抓軍馬蓄養工作,解決軍馬不足的問題;詔令擴大屯田區,解決軍糧問題。經過以上準備,迅速將在他奶奶武則天當政期間淪陷的遼西十三州、碎葉鎮等相繼收復,擊敗葉蕃、小勃律,重新打通「絲綢之路」的門戶,拂麻(羅馬)、大食(@iran@)諸胡72國皆震恐,鹹歸附。唐玄宗重新打通了中亞的通道,不僅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也利於對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李隆基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他「性英斷多藝,尤知音律」、「性英武,善騎射,通音律,歷象之學」。唐玄宗李隆基,史稱「梨園皇帝」,不但十分重視民間音樂的發展,而且又在此基礎上吸收了其他新的因素,融合在自己的創作中。創作的數量也非常可觀,《羯鼓錄》甚至把九十二首竭鼓曲全說成是他原創。他通曉樂理,藝才超人,凡屬樂器,他都可以奏出非常美妙的聲音。李隆基還擅書法,工隸書、行書。傳世的碑刻有《紀泰山銘》、《慶唐觀紀聖銘》、《石台孝經》,楷書有《賜虞正道敕》,行書有《蓋州刺史張敬忠敕書》與墨跡《鶺鴒頌》等。
No.6 南朝梁武帝蕭衍
梁武帝蕭衍,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南朝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梁武帝是一個多才多藝學識廣博之人,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堪稱翹楚,而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則更為突出。
作為南齊帝王族親的蕭衍年少聰明,喜好讀書,博學多才,當時他和另外七個人(其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沈約、謝眺、范雲等)一起游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被稱為「竟陵八友」。不久,蕭衍因其才華和言談舉止而獲得提拔並參軍,後來為蕭鸞(即齊明帝)謀劃奪取帝位,地位更為顯赫;帶領南齊軍隊勇敢擊退北魏進攻之敵,得到進一步擢升;齊明帝死後,謀誅東昏侯,最終代齊建梁。蕭衍做皇帝之後,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生活節儉,勤於政務,廣泛納諫,重視對官吏的選拔任用,初期取得不錯的政績。但晚年信佛,招致「侯景之亂」而被活活餓死。
梁武帝蕭衍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堪稱翹楚。他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的成就,則更為突出。史書稱他:「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蕭衍在學術上,以經學、史學的研究為卓著。在經學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等二百餘卷,可惜大都沒有流傳下來。他又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學,著有《涅萃》、《大品》、《淨名》、《三慧》等數百卷佛學著作。對道教學說,他也頗有研究。在此基礎上,他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因果報應」」揉合在一起,創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梁武帝的詩賦文才,也有過人之處。他的詩文也有過人之處。現存詩歌有80多首,按其內容、題材可大致分為四類:言情詩、談禪悟道詩、宴游贈答詩、詠物詩。梁武帝重視禮樂。他素善鍾律,曾創製准音器四具,名曰「通」。梁武帝對圍棋特別喜愛,棋藝也很高超。梁武帝在書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可以在古代善書的帝王中排上前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