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雄英雄備出,能人特別多,但是就算是那些聰明的能人,也有做蠢事的時候。
今在我們就來聊聊三國大佬們幹得那些蠢事。
1.董卓換皇帝
董卓到了京城後,不知道他怎麼想的,他決定要換皇帝,把漢少帝劉辯換下來,換成劉協。原因是他覺得劉協人聰明伶俐,更適合當皇帝。
這腦回路就有點奇清了,你董卓不就是要亂京,亂天下的嗎?你幹嗎要選個好皇帝,這不是與自己的意願相反了嗎?這皇帝是草包不正合適,啥都由你說了算。你只管挾天子令諸侯不就可以了,搞個十幾年後,這天下不就姓董了嗎?他偏要換皇帝,結果失了人心,搞得大家都反對他,玩不轉了,沒多久就玩完了。
2.劉備
說到劉備,那真得說上強人了,一個賣草鞋子的,最後能三分天下,那麼多條件都比他好的人,都沒有辦到的事,讓他辦到了。可是就這麼個精明能幹的人,可也幹過蠢事,就是讓關羽守荊州。荊州這個地方處於三國交匯點,守住荊州的重點就是穩,不能過於冒進。但關羽這個人恰恰就是比較冒進的人,本來是派他守城,結果他按捺不住,去攻樊城,最後讓孫權在後面抄了老家。這打破了諸葛亮給劉備定的隆中對:西和諸戎 ,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所以萬事都要講時機啊,得雙管齊下呀,還沒到時機,你本事再強也是白搭,所以關羽他就算再厲害,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事情,最後也只有送了自己卿卿性命。
後面時機到了,諸葛亮是七出祁山卻沒成功,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年的出道被關羽斷送了一條。雖說這個錯誤,是關羽犯的,但是要追起責任來,還得由劉備負責,因為他是領導嘛。
3.袁術稱皇帝
想當皇帝這種心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袁術在大家都還在打混戰的時候,就宣佈自己是第一了,那得了,大家架也不打了,一起群毆他了。還是人家曹操比較聰明,他知道這漢失其鹿,天下英雄逐之,那逐可以,人不能輕易騎的,一不小心可能被群雄給射死的。所以曹操明明可以稱帝,但他就是忍住不當皇帝。
4.袁紹分家產
四世三公的精華袁紹公,他本來是三國中最有機會的人,可是因為在官渡吃了敗仗有點江河日下的感覺了,但是這個其實並不是他人生犯的最大的錯誤,敗了就敗了唄,誰還沒有失敗過呢,那曹操曾還被呂布追殺,差點就死在戰場上了呢。
那官渡失敗後,曹操也沒有敢進攻他。所以他還是有機會,跟曹操拚一拚的。可是他自己卻把自己給作沒了。他覺得自己家大業大的,兒子們都長大了,是時候,讓孩子們自己立門戶了,所以他搞了個分家儀式,大兒子袁譚守青州,二兒子袁熙去守幽州,外甥高幹守并州。看上去,這每個兒子們都有了著落,自己的地盤也都算是後繼有人了,但這樣動盪的社會,誰又是個守著自己家一畝三分地安心過日子的呢?所以還沒等 人家打,自己家兒子先內鬥了。
5.諸葛亮
諸葛亮這麼聰明的人也會犯錯?其實也是會犯錯的,就是他沒有起到蜀國核心的作用。當初劉備在白帝城托孤,就明白了說了,如果我兒子不行,那你就上,那是把諸葛亮擺在了核心的核心。
但是呢,諸葛亮沒辦法這麼做,因為他雖說是受了劉備所托的,但是他的根基還是太淺了。那所以諸葛亮接過蜀漢的大旗之後,他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把自己打造成核心。
這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能夠幫他的人很少,所以他更多時候,他都是親力親為,就連軍隊處罰個士兵,打個板子,他都得自己親自監督才行。那這麼大攤子,他是日夜操勞,忙都忙不過來,最後活活把自己給累死了。說明,再聰明的人只能盡力把一付爛牌打好,但也沒有辦法扭轉時局。英雄氣短,智者才盡說的就是這樣的事情了。
6.曹操
前面說了曹操其實也犯了不少的錯,但最大的錯誤就是他明明看出了司馬懿鷹視狼顧,有定會壞他曹家的事,可是呢,他在這件事情上沒有做到乾脆利落,沒有徹底弄死司馬懿,甚至也沒有打壓司馬家族,任由這個大威脅勢力慢慢壯大起來。他也沒有給後代準備個能夠抗衡司馬家的人,結果呢,自己花了一生的精力,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被司馬家撬走了。
7.孫權
孫權最大的問題就是多疑,特別到了晚年,那更是多疑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連跟著他一起打江山,追隨他四十多年的陸遜都活活給他罵死了。這跟他本來就是從外面來的,屬於江東移民有關,根基不穩啊,看誰都生有反骨。
所以他覺得江東老人都覺得可疑,不能相信,反而是外地來的,他倒是覺得值得信任。
比如有一位隱蕃,他是從魏國逃過來的,孫權想,這個人不錯,外地人,在這裡沒根基,可以重用的。可沒想到這個人是個間諜,最後時刻還破壞了孫權的攻魏計劃。
孫權後面犯的錯就更多了,究其緣由,多數都是是跟他愛猜忌有關的,正所謂英明了一世,糊塗了晚年。
可見,人再聰明,也有犯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