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銅雀台。
公元810年,唐朝詩人杜牧與友人在黃州赤壁遊玩時以赤壁為題做了一首詩《赤壁》絕句一首:「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意思是說,如果將當年沉沙的戰戟重新磨洗,也許會是另外的情景;如果沒有東南風幫助周瑜火燒曹軍戰船,勝利者就是曹操了;那麼,周瑜的愛妻小喬和孫策的寡妻大喬恐怕就要被送到銅雀台上了。
如此說來,銅雀台是曹操為了鎖二喬而建的了,那麼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三台是鄴城紀念碑式的建築,位於西垣北部,因牆為基,體量碩大。曹魏時始建,為宮城背倚。銅雀台居中,北為冰井台,南為金虎台。「
三台列峙而崢嶸……亢高台於陰基,擬華山之削成……附以蘭奇,宿以禁兵。」佇立三台,可俯瞰全城,可見三台是不折不扣的軍事基地。月朗星稀,啾啾蟲鳴,三台又被賦予了旖旎多情的色彩。銅雀台上才子佳人吟詩作賦,背後卻是無盡的殺戮和陰謀。
後趙時,三台崩塌,趙天王大單于石虎重修,倍於其舊,華麗甚於曹魏。南城範圍,仍存有相傳是曹操手植的柏樹,與三台同歲。至東魏、北齊,三台的地位銳降,但仍閃耀著北朝文化的斑斕。
公元556年,齊文宣帝高洋發丁將三十萬營三台,在舊基上「高博之,大起宮室」。天保九年,三台成,改「銅雀」為「金鳳」,「金獸」為「聖應」,「冰井」為「崇光」,軍事作用逐漸為飲宴、遊樂所代替。平齊後,周武帝下詔毀撤鄴城三台。韋孝寬平尉遲迥之叛,焚燒鄴城,三台再次被毀。
隋唐及其後,三台已變成純粹的文化符號,人們借其表達自己的感受,發一下思古幽情。喜歡多事的文人,把勾連三台的兩座浮橋演繹成了旅居魏宮的江南美女。
在高高宛若仙山的銅雀台上,觥籌交錯之間,對酒當歌之時,婀娜的舞姿、抑揚頓挫的琴聲、橫槊賦詩的英雄,賦予了三台怎樣一種「你儂我儂」的風情?追古撫今,英雄和陰謀、美女和金錢、權力和學問竟仍是如此這般如影隨形。
其實在古代的史料中卻不能我們提供任何想要「二喬」的證據,所以我們就應該尊重史實,而不能隨意去猜測了。
但從歷史的記載來看,所謂「諸葛亮智激周瑜」的情節都是虛構的,所以有關「二喬」和銅雀台的關係也就更經不起推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