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典韋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公元196年迎奉漢獻帝劉協遷都許都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終於騰出手來對付周邊的諸侯勢力,割據南陽的張繡是曹操的肘腋之患,曹操頭一個拿來開刀的就是他: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張繡率眾投降,得意忘形的曹操強納張繡之嬸鄒氏引起了張繡的不滿,於是張繡復叛,措手不及的曹操在貼身保鏢典韋的死戰不退之下得以逃出生天,但是典韋卻因此命喪宛城。
曹操對典韋的死極為悲慟,一連為之痛哭了兩次,《三國誌》記載:「聞韋死,為流涕,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不用懷疑曹操的真心,他的痛哭是真心真意的,不過有點令人不解的是按說典韋之功不可謂不大,可是曹操包括曹丕在內對典韋及其後人的安置卻似乎有點配不上典韋之功:一方面曹操太廟26功臣中典韋是唯一一位沒有爵位在身之人,典韋生前未封侯死後也未追諡(對比之下龐德在襄樊之戰中寧死不降同樣死難,死後追諡為壯侯)。
另外一方面《三國誌》記載:「太祖思韋,拜滿為司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滿為都尉,賜爵關內侯」,曹操家大業大,典韋之子典滿只是一個區區的軍司馬而已,連個校尉或中郎將都沒給;曹丕也一樣立國後只是給了個侯爵中最低級別的關內侯而已,連都亭侯都沒給,那麼典韋死難,曹操為何一面痛哭,一面卻有點虧欠典韋及其後人?曹魏太廟26功臣,為何唯獨典韋一人生前未封侯,死後無追諡?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兩漢以來一直遵循的是非軍功不得封侯的傳統,雖然有時並非絕對而且後面曹操封爵有點氾濫,但是對於當時剛剛掌握朝政大權的曹操來說爵位還不是隨便就能給的;官渡之戰前曹操在沒有佔據優勢的情形下,其麾下眾將得以封侯者寥寥可數,大概也就夏侯惇,於禁樂進和降將張遼徐晃等人,就連曹仁曹洪當時都沒有爵位在身。
典韋生前級別並不高,先是軍司馬然後是都尉,死前是武猛校尉,於禁樂進封侯之時雖然也是都尉和校尉級別,但是他們是因軍功而封爵;張遼徐晃封侯一是因為軍功,二是因為他們是降將,而且他們封侯之時要麼是中郎將,要麼是偏將軍級別都高過典韋,曹魏太廟26功臣中就屬典韋級別最低,以校尉之職又沒有拿得出手的的軍功追封典韋爵位理由不充分。
第二,典韋是因何而亡?他是為了掩護好色的曹操脫險力戰而亡的,如果追封典韋相當於承認曹操的好色導致了麾下大將身亡,心知肚明是一回事,告知於天下又是另外一回事,這很可能是曹操和曹丕沒有追諡典韋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管怎麼說典韋是為了保護曹操逃跑才死難於宛城的,也許曹操有不可言明的理由沒有追諡典韋,但是曹丕立國後至少應該好好優待典韋後人,但是典韋之子典滿只是得以授予都尉和關內侯,從這點來說曹操和曹丕都有點虧欠了典韋及其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