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繡虎"的曹植,以其美贍的才華,在建安詩壇上據於領袖群倫的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躋於屈指可數的幾位大家之列。但是,具有天才詩人資質的曹植,卻並不是把詩文創作作為自己的主要事業的。他所傾心嚮往和終生追求的是政治上的建功立業。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他的傳世之作中,有感慨世積亂離的悲鳴,有傾訴民生多艱的哀調,有抒發奮進立功的高歌,有怒斥讒巧奸佞的變奏,還有親情的和弦,愛情的夜曲,歡游的小唱……這些作品共同構成為一部時代樂章,傳達著不可重複的永恆的魅力。
三曹非常重視網羅民間隱士,試圖把散落在民間的隱士人才都聚集起來。三曹一方面批評動搖隱士所信仰的荒誕無稽,讓眾人退出山林入世治國。另一方面又歌頌其情操,把隱士視為同道中人,意在招隱求賢、讓眾人入世治國輔君濟世。
曹丕的《大牆上蒿行》開頭即以人生短暫發問:」今我隱約欲何為?」接著以入世的物質享受誘發隱士們出山,為其建功立業。此詩受到曹植《七啟》勸隱士出山,建功立業的影響。這一方面說明三曹欲有所作為,另一方面也說明存在著大量的隱士不為朝廷所用。
曹植的《七啟》中假托一個「鏡機子」對另一個「玄微子」論述飲食、容飾、羽獵、宮館、聲色、友朋、王道等七個方面的妙處。此賦以招隱求賢、輔君濟世為 主旨,大約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發佈《求賢令》後。
令文有「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作者即據此興感抒論。
規摹漢代枚乘《七發》大賦體制,假設鏡機子與隱者玄微子問答聯級成文,批評「耽虛好靜」、「飛遁離俗」、「隱居大荒」的行為, 借鏡機子分類鋪敘餚饌、容飾、羽獵、宮館、聲色之妙及遊俠、俊公子之奇節異行,最後以讚頌「聖宰」(即曹操)之「翼帝霸世」、 「舉不遺才」、「國富民康」、建「霸道之至隆」的功績,說服玄微子 「從子而歸」,表達了」君子不遁俗而遺名,智士不背世而滅勳」的積極用世、建功立業的政治態度和理想抱負。
篇制宏大,鋪陳誇飾,辭采瑰麗,氣勢慷慨,變《七發》散體筆勢為駢儷整飭的精描細繪,而流暢生動過之。
曹植的創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對前途充滿信心;後期的詩歌則主要表達由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